为什么你的孩子自卑、叛逆、玻璃心?真相让很多父母意外

家长使用“激将法” , 只会让孩子在情急之下顺从 , 但却忽略了背后的巨大隐患 。
智慧的父母懂得正面管教 , 让孩子在被肯定的氛围下主动成长 。
——虎妈
?
快开学了 , 儿子的暑假作业还有很多 , 可他并不着急 , 每天还是看一会儿电视 。
我催促、唠叨都没用 。
老公对我使个眼色说:“你就别催他了 , 我看他铁定完不成!”
正笑眯眯看电视的儿子就止住了笑意 , 小声辩解道:“还有时间 , 我肯定能在开学前赶完 。”
“是吗?我怎么就不信呢?有本事你今天一个字也别写 , 我看能不能写完!”老公一副“你在吹牛”的样子 。
儿子明显生气了:“我看完这一集就去写 。”
老公又一脸鄙夷:“我看你也不敢不写!有种别写啊!”
儿子气呼呼地关掉电视 , “砰”地关上门 , 写作业去了 。
老公得意地说:“看!还是我的激将法管用吧?”
虽然他成功地将儿子赶到作业前 , 但看儿子生气的样子 , 我还是觉得不妥 。
知乎上有一个问答:如何看待父母使用“激将法教育”?
高赞回答说:“激将法制造痛苦 , 制造矛盾 , 制造威胁恐吓 , 这其实不能称为教育 , 即使有效果 , 也不能用 。”
利用孩子的自尊心、逆反心去刺激他上进 , 看似为孩子好 , 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激将法 , 只能让孩子“知耻”而无法“后勇”
高考期间 , 南充一位考生离家出走 , 爸爸心急如焚 , 在南充的大街小巷张贴寻人启事 。
“家豪 , 爸爸后悔在你高考期激你 , 回来啊 , 爸妈永远爱你!”
爸爸到底怎么激儿子的 , 我们不得而知 。
但孩子离家出走这个事实 , 就已经证实了激将法的副作用 。
幸福心理学家周梵说:
“激将法完全不符合心理学的运作原理 。
因为自我改变是需要力量的 , 每一次改变都需要拿出力量破除原来旧有的习性 , 而罪恶感是最快扼杀力量感的东西 。越去评判或谴责他人 , 事实上就越剥夺了对方改变的力量 。”
有人可能觉得:激将法能让孩子感到羞耻 , 然后“知耻而后勇” , 开始改变自己 。
可孩子还小 , 不懂得父母背后的良苦用心 , 只感受到了被激将的侮辱 。
而侮辱并不能让一个孩子变得更好 , 反而可能变得更糟 。
综艺《我的小尾巴》里 , 有一期讲哥哥带妹妹去游乐场玩 , 遇到一个特别高的滑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