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孩子自卑、叛逆、玻璃心?真相让很多父母意外( 三 )


儿子为了证明自己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 也会乖乖就范 。
妈妈一看这种方法好用 , 也经常用一用 。
有一次 , 儿子洗脸打翻了洗脸盆 , 弄得一屋子水 , 妈妈就刺激儿子说:“你这么不乖 , 把你的新自行车拿去送给妹妹 。”
儿子大哭着说:“是我的 , 不送给她!我讨厌她!”
儿子一开始还挺喜欢跟小表妹玩 , 但自从这件事后 , 只要与小表妹碰面 , 他就跟表妹抢东西 , 有时候还动手打她 。
教育学者尹建莉说:“潜台词是最重要的台词 。”
激将法最大的特点 , 是“字面意思”之外 , 又有“弦外之音” 。
孩子想要证明自己 , 但又难以做到 , 父母的字面意思就会起作用 。孩子就会忍不住怀疑自己 , 原来我真的不乖、真的是胆小鬼 , 真的……自信被摧毁 。
若想让弦外之音起作用 , 孩子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经受更大的挫折 , 这种不适感会让他心生厌倦、逆反 , 甚至痛恨 。
要么怀疑自己 , 要么痛恨别人 , 无论哪个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 。
久而久之 , 孩子就容易陷入焦虑 , 很难再建强大的内心、阳光的性格 。
可真正的爱 , 是没有伤害的 。
如果一种方法经常孩子感到自己差劲、或者愤怒 , 那这种方式必定是病态的 。
激将法 , 本质上是一种病态教育 。
聪明父母从不“激将”
而是“激励”孩子主动进步
俗话老说:“请将不如激将 。”
意思是用话刺激别人做事 , 比正面请他干事好 。
但全球育儿畅销书《正面管教》用整本书告诉我们: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 , 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不能用惩戒、刺激、羞辱等令人痛苦的负面方式教育孩子 。
想让孩子把事情做好 , 首先就要让孩子感觉好起来 , “激”将不如“请”将 。
1. 鼓励孩子 , 吸引他去尝试
演员张亮说 , 当孩子遇到害怕的事 , 尽量不要用激将法 , 而是鼓励他去尝试 。
儿子天天第一次去游泳时 , 不敢下水 。
张亮就对儿子说:“你一定要下去试试 , 这游泳池很好玩……”
用好玩的事战胜孩子的恐惧 。
这个我深有体会 。
有一次我儿子感冒了 , 怕苦 , 不愿意吃药 。
爸爸就激他:“你还是不是男子汉?连这点苦都不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