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集|陶渊明10首最经典的诗( 二 )




6,拟挽歌辞(三)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
427年,陶渊明大病,即将去世,于是在大病时期写下了临终绝笔诗——《拟挽歌辞》三首以及《自祭文》 。陶渊明在这三首诗中表达了自己的生死的看法,颇具哲学意味 。陶渊明对死看得很淡,他说“纵浪大化中,不忧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在本诗中,陶渊明根据常理写出了自己死去的场景,一片凄凉 。但是最后议论到“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生命来源于尘埃,现在又重新归于泥土,这不正是最好的归宿吗?
陶渊明诗集|陶渊明10首最经典的诗



7,读《山海经》(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
陶渊明隐居之后,耕种之余便以琴书自娱 。隐居期间,陶渊明读了《山海经》《穆天子传》等神话故事,于是写下了13首诗,第一首总的概括 。诗的大部分内容写自己隐居后的耕种、阅读生活,平淡中见奇妙 。最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人生短暂,而自己却能够在片刻之间神游四海,俯仰宇宙,这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百思特网此诗在写法上却纯以自然为宗,厚积薄发,深衷浅貌,臻于绝妙 。


8,咏荆轲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
《咏荆轲》是陶渊明著名的咏史诗 。全篇对荆轲杀秦王的故事进行了描写,诗篇极尽词语来渲染当时的场景,营造了紧张、高昂的氛围,让人义愤填膺、热血沸腾 。最后“既惜之,复慕之,结得抟捖有力,遂使通首皆振得起 。”陶渊明写荆轲的故事,主要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
陶渊明诗集|陶渊明10首最经典的诗



9,移居(其一)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
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
408年,陶渊明隐居的上京旧宅失火,只好放弃此地 。两年后,陶渊明移居浔阳南里的南村,不久就写下两首《移居》 。诗歌主要对南村古朴的人们进行赞美,陶渊明能够和他们一起劳动,又一起谈古论今,颇感快乐 。


10,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此诗主要写自己隐居后的劳动场景,在平淡中见情趣,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月夜归耕图,洋溢着自己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

【陶渊明诗集|陶渊明10首最经典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