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2000—2009年高考全国I卷语文试题诗歌鉴赏及答案 高考全国I卷

求2000—2009年高考全国I卷语文试题诗歌鉴赏及答案 高考全国I卷

09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
(8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
(1)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分)诗歌描绘了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 。
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
(2)(4分)
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 。
“人”指势力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 。
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 。
“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
0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
(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求2000—2009年高考全国I卷语文试题诗歌鉴赏及答案 高考全国I卷】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
答: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
答:
)(5分)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和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
答出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情绪的,给2分,没能答出“政治上失意”的,最多给1分;能从一、二两句的分析中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从三、四两句的分析中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的,经3分 。
意思答对即可 。
07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8分)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 。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十家 。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
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断火试断茶,诗酒趋年华 。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
答: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
答:
1郁郁不得志的苦闷,想排遣又无法排遣,
2将郁郁之情融人景物和动作描写之,景物与情感契合,寓情于景)
0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
(8分)
题竹石牧牛并引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年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
[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 。
②野次:郊野 。
③棰:鞭子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