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宗罪|“七宗罪”是怎么来的?( 二 )


教会提倡的是坚守清贫的生活,城市中的人们显然违背了这一点,他们正在为了利益而活着,这是一种罪恶 。
更为可怕的是,城市中的妇女也不仅仅是在家中服侍丈夫养育孩子,而是出门工作,在大庭广众之下讨价还价了 。英语当中的有些单词形象的表现了这一点:fishwife(卖鱼妇)、brewster(酿酒女)、alewife(啤酒馆老板娘)……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职业都有女性参与其中了 。
7宗罪|“七宗罪”是怎么来的?

城镇在不断发展
这一点是不可避免的,毕竟想在城市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动员家中的每一个人努力挣钱,就连那些非常富有的商人,都会让自己的妻子负责记账等工作 。
再看一看教会控制力较强的乡村地区吧,女性唯一离家工作的机会,就是到领主家里当女仆 。还有很多女性深受教会的影响,自愿到修道院中度过一生 。这对传统教会人士,甚至是传统贵族来说,再正常不过了 。让一个女性站在大街上贩卖鱼肉,或者是让女性到酒馆中兜售啤酒,是不敢想象的“罪恶” 。
城市中的女性还有一些别的工作,比如充当有钱人家的女仆或者乳母 。《企鹅欧洲史3》中记载了,13世纪的欧洲城市中,还有一些女性组成了“特殊的团体”,参与到丧葬事务中 。她们会负责洗净尸体,盖上裹尸布预备下葬,还会有人在葬礼上成为“职业哭丧人” 。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传统的修士从乡村来到城市,看到这一场景会多么的震惊 。
除此之外,这里还有大量的乞丐、小偷、销赃者以及妓女——这一点更证明了传统教士的观点,城市中充满了罪恶 。
另一个让传统教士不满的地方,就是城市中的识字率越来越高 。7宗罪|“七宗罪”是怎么来的?

中世纪教士
在乡村地区,几乎人人都是文盲 。识字的都是教士,书籍也都掌握在他们的手中,几乎所有的知识传播都是教士对宗教书籍的解读——人们无法学习别的知识,甚至无法独立理解宗教书籍,除非认识字 。
少数的商业性城市纷纷崛起,意味着商人们的生意越做越大 。不管是城市间的贸易还是指挥商队的“跨国贸易”,记账是最基本的技能 。所以,不仅很多商人认识字,他们的家人也认识字(帮助料理生意),部分大城市甚至有了自己的大学 。资料显示,“当时大学里的师生数量,特别是学生的数量,增长速度超过了相应城市提供新的廉价宜居房的速度 。学生百思特网们获得了相当于神职人员的地位,城镇中教士和准教士阶层的人口也因此不断膨胀……”
这些并非在修道院学习读写的人,自然不会拘泥于传统的宗教书籍 。他们可以自己解读经典,甚至对传统产生质疑 。
当然,教会人士依然在城市中掌管着宗教事务,不过他们敏锐的意识到,这里的人们不再安贫乐道 。没有土地这个基本保障,他们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不择手段的赚钱,要么成为酒鬼自暴自弃 。
传统宗教人士眼中,基督教世界应该是非常纯粹和简单的,所有人只需要分为三个阶层:祈祷之人、战斗之人、亲手劳作之人 。
这三个阶层分别对应的就是教会、贵族骑士、农民 。这样的世界才是“安稳”的,符合自然法则的 。城市孕育了什么?出身底层的人认识字就能拥有教士的地位,不去亲手劳作的商人可以赚取大笔的财富,甚至还有一些放债人“售卖时间”挣钱!
7宗罪|“七宗罪”是怎么来的?

商人生活越来越好
雅克勒高夫的论文集《试谈另一个中世纪——西方的时间、劳动和文化》中有下面一段论述:

……他们的盈利意味着一种对时间的借贷,而时间只属于上帝 。比如14世纪初年在一个辩论题中方济各会的一位总司铎写道:“问题:商人们可以因同一桩生意让无法立即付款者比立即付款者向自己支付更多的钱吗?有论据的回答为:不,因为这样一来他就会出售时间,并因为出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犯下高利贷的罪过 。”
看到了吧,直到14世纪初,这一类的讨论依然很流行 。在保守宗教人士眼中,日益崛起的城市并不仅仅意味着繁荣,因为城市中滋生了太多的罪恶 。
而这些城市人似乎越来越不受教会的控制,他们“唯利是图”,他们贪图享乐 。既然如此,就必须强调人自身的罪恶,让城市中的人们“幡然悔悟”才行 。
我们想象一下当时的传统教士,对七宗罪的大力宣扬,至少能让还对宗教抱有敬畏之心的人,能收敛一下,不让“罪恶”继续蔓延 。但是很显然,城市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会越来越“失去控制” 。教会无论怎么宣扬,也改变不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