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代诗人有关的小故事 关于古代诗人的小故事

与古代诗人有关的小故事 关于古代诗人的小故事

1,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 。
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 。
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 。
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 。
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 。
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
但他又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第二句中的“僧推月下门”" 。
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还是推好 。
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 。
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 。
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 。
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 。
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
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
2、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多次更易,先后用过“到”、“过”、“入”.
3、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 。
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
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
苏东坡认真的思索后,得意的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
”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 。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惟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
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 。
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 。
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
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
著名诗人宋之问曾经官至考工员外郎,但因事屡次贬官 。
后在贬谪途中经过江南,到著名的灵隐寺游览 。
一天夜里,皓月当空,他在长廊上漫步吟诗,冥思苦索地想出了第一联:“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
反复吟诵,又总觉得不满意,没法写下去 。
寺里有个老和尚,点着长明灯,坐在大禅床上,问道:“年轻人夜深了还不睡觉,有什么事啊?”宋之问回答道:“我刚才想对此寺题诗一首,却思路不顺,出不了佳句 。
”老僧要宋之问把他的诗诵一遍,听完后他自己又反复吟诵了几遍,最后说道:“为何不用‘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两句呢?”宋之问一听大为震惊,对这两句诗的遒劲和壮丽感到十分惊讶 。
那老僧又接下去把诗一直续完:“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
第二天,宋之问再去拜访他时,就再也找不到了 。
寺中有知道底细的僧人说:“这位老僧就是骆宾王 。
”在宋之问的追问下,他回答说:“当年徐敬业兵败后,与骆宾王都逃走了,没有抓到他们 。
将帅们担心漏掉了大头目,不知道会有多大的罪责,就在当时战死的几万人中,找了两个与他们相貌相似的人,砍下头来装在盒里报送朝廷 。
后来虽然知道他们没有死,也不敢再抓捕来送给朝廷了 。
”因此,徐敬业后来得以在衡山落发为僧,直到九十多岁才死 。
骆宾王当时也落发为僧,并遍游各处名山,后来到了灵隐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