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乐理|基本乐理知识( 五 )


我国民间的记谱法还有古琴谱(减字谱)、古琵琶谱、锣鼓谱、公尺谱等 。但由于这些记谱法太复杂、繁琐、不准确、不易推广,所以到近代已逐步失传和淘汰了 。
世界上其他国家过去有的曾用本国的文字来记谱,如希腊字母谱、拉丁字母谱等 。后来由出现了简谱,以及现在广泛使用的五线谱等 。
简谱
简谱是记谱法的一种,于16世纪中叶初步成型于欧洲 。先后经17世纪的法国教士苏埃蒂(Jean Jacques Souhaitty)及18世纪启蒙思想家、教育学家、哲学家卢梭(J.J.Rousseau)等人的加工而渐趋完备 。它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记录音的高低 。在数学之后或下面加用横线表示因的长短 。由于这种记谱法简单明了,故称“简谱” 。它曾流行于日本,于清末民初时传入我国,在我国的音乐普及工作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
简谱记谱法的优点是:调式感强,简单易学,便于推广流传 。
简谱记谱法的缺点是:音高的形象感差,由于它是靠音符上下的加点来表明音的高低八度,如在记谱上有疏忽,就会造成音响上的错误 。其次是它缺乏多声部的立体感,而且转调时看谱费神,致使转调频繁的段落无法演唱 。所以,用简谱可以记录一些简单的单声部旋律,但如用它记录音域宽广、声部众多、转调频繁的乐曲就比较困难,因此它逐渐跟不上人们对音乐日益发展的需要 。所以,即使在简谱起源的法国和曾流行一时的日本,它都已销声匿迹,致使在极少数的国家使用 。
五线谱
五线谱产生于11世纪,由意大利音乐家季多(Guido d'Arezzo,约990-1050年)所发明的 。后来又出现了加线以及能适应不同音域,不同用途的高音、中音、低音谱表和大谱表及总谱表等 。
五线谱记谱法的优点是:音高的形象感强,还能非常方便地记录同时发音的诸多声部及和弦 。因此,用它既可记下单声部的旋律,也可记下音调复杂、声部繁多的大型音乐作品 。它的旋律线条清晰,和声立体感强,一眼望去就可知道乐曲的梗概 。由于五线谱比较科学,优点较多,目前已被世界各国广泛地运用它来记录音乐,便已成为世界上通用的记谱法 。
综述

【基本乐理|基本乐理知识】

各种记谱法虽然在其发展中不断趋于完善,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种记谱法能够完美无缺地记录音乐 。如高音、力度、速度上的细微差异,各种装饰音的奏法等,都还需要演奏者凭其各自不同的理解来加以具体的分析和处理 。
编辑本段
音乐记谱法
音符与休止符的写法
在记谱法中,音符与休止符的写法,与音乐的构思、音符与休止符在五线谱上所处的位置有着密切联系 。正确的记谱,其目的是为了能简单明了、科学合理、准确地反映音乐思想 。
关于记谱问题,情况异常复杂 。这里只能将音符与休止符的写法的基本规则叙述如下: 音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符头(空心的或实心的椭圆形标记)、符干(垂直的短线)和符尾(连在符干一端的旗状标记) 。音符的符头可以记在五线谱的线上与间内 。符头在五线谱上的位置愈高音愈高,反之音符符头的位置愈低音也愈低 。用音符干记谱,符头在第三线以上时,符干朝下,写在符头的左边;在第三线以下时,符干朝上,写在符头的右边 。符头在第三线上,符干朝上朝下都可以,根据邻近的符干方向而定 。符尾永远写在符干的右边并弯向符头 。假如同一符干连着许多符头而又分布在第三线的上下时,则以离第三线最远的符头为准 。许多音符组成一组时,用共同的符尾(符杠)相连 。这时符干的方向仍以离第三线最远的符头为准 。两条以上的符杠要平行 。单声部音乐永远用单符干记谱 。多声部音乐只有在节奏相同的情况下,才可以用单符干记谱 。节奏不同时,则用双符干或多符干记谱 。用双符干记二声部乐曲时,高声部符干朝上,低声部符干朝下,声部交错时,其原则不变 。符干的长度一般应保持八度音程的距离,假如符干连着许多符头时,符干的长度应是符头间的距离加上八度音程的距离 。如果符头在上加三线以上,符干必须延伸到五线谱的第三线或第四线 。如果符头在下加三线以下,符干必须延伸到五线谱的第三线或第二线 。音符如果带符尾,则符尾形状不变 。许多音符用共用符尾连结在一起时,符干长度多半长短不一,这时要使符杠与最近符头的距离至少距离八度 。符杠的方向与符头的总趋向基本平行 。由于谱面狭窄至少距离八度 。符杠的方向与符头的总趋向基本平行 。由于谱面狭窄及其他种种原因,不可能遵守上述规则时,适当缩短或伸长符干长度是完全可以的 。附点写在音符符头和休止符右边的间内,而不记在线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