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纳兰性德|纳兰性德与纳兰容若是不是同一个人?
【纳兰容若纳兰性德|纳兰性德与纳兰容若是不是同一个人?】
纳兰容若纳兰性德(纳兰性德与纳兰容若是不是同一个人?)纳兰性德,是清朝很有名气的年轻词人,潇洒倜傥,却也活出了最真实的自己 。纳兰性德并非其出生开始就叫这个名字,纳兰性德原名是成德,是后来才改成了现在的这个名字 。那么纳兰性德改名字做什么呢?让我们从下面的内容中来了解一下 。纳兰性德是康熙帝身边的大学士的儿子,而整个纳兰家族在当时都是很有声望的,纳兰性德的母亲,是亲王之女,未嫁人时是郡主,嫁了人后更是被皇帝亲自封为一品夫人 。所以说,纳兰性德从出生开始,就身处在了家庭富贵和身份尊贵的环境中 。
那么上面这些和纳兰性德原名有何种关系呢百思特网?就因为上面的这个身份背景,才导致了后来百思特网改名字 。他原来的名字成德,因为冲撞到了天子的名字“保成”,所以这才为了避讳,改了原名 。之后只是过了一年,太子根据家谱改了名字,纳兰性德这才将名字变了回来,只是原来的名字都是早早相熟的人才会提起,而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家族族谱上,记载的都是纳兰性德这个名字 。当然,更多的后人所记下的,也是纳兰性德或是容若这个名字,成德这两个字就逐渐的被人遗忘了 。
二十岁那年,纳兰容若与纳兰性德一向落拓无羁,生性超逸脱俗,不屑于仕途功名,这恰恰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 。爱妻的离世更是火上浇油,他在康熙二十四年暮春,纳兰容若离开人世,年仅三十一 。
名人介绍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 。号楞伽山人 。清朝著名词人 。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 。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 。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 。
纳兰性德的曾祖父,是女真叶赫部首领金石台 。金石台的妹妹孟古,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 。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 。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 。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 。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 。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拜徐乾学为师 。
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他的词以百思特网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 。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 。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
《浣溪沙庚申除夜》原文翻译及赏析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 。谁家刻烛待春风 。
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 。风流端合倚天公 。
注释
①庚申除夜:即康熙十九年(1680)除夜 。
②收取二句:柘枝,即柘枝舞 。此舞唐代由西域传入内地,初为独舞,后演化为双人舞,宋时发展为多人舞 。范文澜、蔡美彪《中国通史》谓:柘枝舞女着窄袖薄罗衫 。此二句谓把寒冷除夜里浓郁的闲情收起,那优关的柘枝舞是多么令人追忆怀恋的啊 。
③谁家句:谓当年自家于此除夜曾刻烛静待新春的到来 。谁家,哪一家,此处指自家 。刻烛,在蜡烛上刻度数,点燃时以计时间 。
④竹叶二句:意谓竹叶青酒喝尽了,人人头饰采燕,个个兴高采烈,灯烛熄了,那灯蕊仿佛是一条条颤动的金虫 。竹叶,指竹叶酒 。采燕,旧俗于立春时剪彩绸为燕子形,饰于头上 。九枝灯,一干九枝的烛灯 。灺(xi),熄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