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教案怎么写?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能联系已学知识,自主整理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发现问题
能熟练掌握文言句式与词语的活用、通假、多义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能结合屈原的生平与遭遇读懂文意,并且能与准确理解作者在描述屈原遭遇与内心情感中寄托的复杂感情
能辩证地评价屈原忠贞报国的志向与坚贞不屈,出污泥而不染的操守,能联系当今社会与个人实际,体会坚持理想追求与现实的差距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理解并培养高尚的联系与人生价值观,培养勇于面对困境,百折不挠及珍爱生命不懈追求的精神
【教学方法】
诵读、启发、品析、评论 、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结合《离骚》的复习,了解屈原的生平与高尚的节操,进而了解司马迁写此传的目的 。
屈原传是人物评传,司马迁写屈原是抒愤:—个忠心耿耿的大贤,被谗而终不得用,以至于身殉理想 。诗人的悲剧 。是一个民族的悲剧…联齐抗秦的主张,变法自强的主张,力保楚国无虞,进而可以统一天下,但这个主张损害了楚国群小的利益,再加上楚王昏庸,所以才有这样的悲剧 。
司马迁作此传,意在表明,小人谗言私欲,待遇昏庸之主,致使志士穷困,国家丧亡;提出尊贤重道,明察贤佞是国家之福,表旌屈原矢志不渝,至死不悔地坚持自己的操守、价值观 。
屈原以他的价值观,超越了世俗功利价值尺度,获得了永恒的意义 。故曰:“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存在的意义也是自我的人生意义,是在与世俗的、强权的、谗佞的对抗中呈现的 。
屈原的自一杀是以生命的结束来拒绝非楚国文化的行为,同时也是使楚国臣君处在了非常尴尬的境地 。这是一种悲剧精神 。
二、自主研究,梳理文言字词知识〖多媒体辅助〗
【通假字】
离通罹遭受;
反通返返回;
见通现显现;
指通旨主旨;
濯通浊浊水;
绌通黜罢黜;
质通贽见面礼;
内通纳接纳;
被同披披散;
【古今异义】
明于信而见疑其文约,其辞微故死而不容泥而不滓者齐与楚从
楚诚能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兴师伐秦而齐竟怒不救楚
与王图议国事王甚任之屈平属草稿未定争一宠一而心害其能平伐其功屈平疾王听之不聪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以一仪而当汉中地秦伏兵断其后冀幸君之一悟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上官大夫短屈原新沐者必振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同形异义】
治乱悉发国中兵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又因厚币用事者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形容枯槁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三、朗读全文,感悟作者的情感与屈原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