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和虞姬的爱情|项羽和虞姬的故事详细( 三 )


用现代的话来说:项羽有点认死理,项羽有点一根筋 。可中国人还是喜欢这个心太软的男人,喜欢这个一根筋的英雄;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的事情,项羽偏偏做不到 。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的事情,项羽偏偏能做到 。如果没有一点超人的品质、另类的精神,即使胜利了,成为王者,人们也不见得真把他当成英雄 。
英雄是什么?英雄要有可歌可泣的事迹,要让人歌颂,让人哭泣 。项羽心很软,骨头却很硬的 。项羽重情义,甚至置之于生死之上 。项羽爱宝马、爱虞姬、爱故乡,乃至爱惜自己的羽毛、爱护自己的形象,都说明他内心有阳光,即使失败了,也是一个很阳光的失败者 。他信守诺言、遵照道义,讲究规则,不仅在乎别人的看法,自己心里就有一道关 。
凡此种种,注定了他在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中会成为牺牲品,他却无怨无悔 。用一句“天要亡我”来轻描淡写,既不追悔自己心太软,也不责百思特网怪别人心太硬 。他失败了,却认命 。他输了,却输得起,输得光明磊落 。输得起的人也是英雄啊 。比赢得起的人更配称作英雄啊 。因为赢得起的人不见得输得起呢 。不信就试试?项羽爱面子,总比不要脸要好吧?项羽的心软或“妇人之仁”,总比无情无义、铁石心肠要好吧?要更有人味吧?项羽遵守游戏规则,总比把人生与政治彻底当作无规则游戏要好吧?那天下不更乱了吗?那不是在给乱了的天下添乱吗?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愧对故乡人,总比“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要好吧?
项羽的心太软,说明他还是有良心的 。没有良心的胜利者,或者说靠出卖良心、抛弃良心获得的胜利,不可能带来真正的光荣,顶多是制造了一个假英雄 。离可歌可泣相距十万八千里 。项羽的心软,不仅让他的故乡人心软,更让后人心软 。
在中国历史上林林总总的真假英雄中,作为失败者的项羽,反而引起更多的人同情 。霸王别姬,那场生死离别似乎至今也未结束 。人们不只为项羽的失败叹息,更为他的多情而生敬意 。于是,中国又多了一个俗话,简直像为项羽量身订做的:无情未必真豪杰,多情如何不丈夫?是啊,项羽要是无情无义,他就不是项羽了 。项羽要是无情无义,哪会有人为他的失败而叹息,为他的生离死别而伤心?项羽要是无情无义,人们顶多会把他当作一个土霸王来看待,怎么可能把他视为真英雄呢?那些想成为英雄的人要记住啰,胜负乃兵家常事,而情义无价,情义才决定一个人终极意义上的成败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唱罢《垓下歌》,浴血突围,退至乌江西岸,身边只剩二十六名保镖 。十万楚兵皆作烟消云散 。在对岸守望的乌江亭长,特意驾小船来接应,劝说项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这位忠心耿耿的“基层干部”,用充满感情的乡音呼唤项羽回家:江东虽是小地方,也还有地千里、有民百万可供大王养精蓄锐、东山再起 。他还让项羽放心,父老乡亲已把乌江上的渡船全凿沉了,只留下这一条,专门营救大王,即使汉军追来,也无法渡江 。二十六名保镖准备誓死断后,催促项羽快走 。可项羽却舍不得抛下他们逃生 。范金山著《霸王项羽》一书,把项羽的临终遗言翻译成白话,是笑着对乌江亭长说的:“天要亡我,我就是渡过了乌江又有什么用了呢?我能逃出天意吗?何况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西进,灭暴秦打天下,威震长江两岸 。可如今他们全都战死沙场,没有一个能回去,唯独我自己回去,即使江东父老兄弟,爱我怜我,仍旧拥我为王,我还有什么面目再见他们呢?虽然江东父老不说什么,可我项羽问心有愧啊!”
在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里,原文为:“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项羽打定主意,要和走不掉的最后二十六名子弟兵一起死在家门口 。他不忍让那匹乌骓马成为自己的牺牲品,托付给亭长:“这匹乌骓马已经伴随我八年了,日行千里,所向无敌,我不忍心它和我一块儿归天 。我知道你是个忠厚的老者,就请你把它送回江东吧!”乌骓马也通人性,留恋主人,屹立不走 。项羽帮助亭长把马硬拉上船:“请亭长把它送到对岸,让它回吴中吧!我在吴中得到它,在吴中起兵,吴中人会善待它的 。”
《霸王项羽》一书里还写道:船刚离岸,乌骓马望着留在岸上的主人长啸三声,就跳进江里,被波涛卷走 。看来这匹宝马也跟虞姬一样的性格,跟项羽一样的性格 。宁愿死在家门外,也不愿空手而归 。虞姬自刎了 。乌骓马自沉了 。最后的二十六名壮士也战死了 。项羽不愿死在敌人的刀下,用沾满敌人的血的龙泉宝剑,对准自己……用这一个动作,给旷日持久的楚汉相争画上了句号 。是的,他的爱情已结束了,他的战争已结束了,他的梦想也结束了 。可这结束了的梦想,至今仍是滚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