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内蒙古的散文 内蒙古散文

关于写内蒙古的散文 内蒙古散文

专门有一本书写内蒙的散文集《不落的琴声》,宁夏出版社 。
推荐老舍的《内蒙风光》:
内蒙风光
老舍
一九六一年夏天,我们——作家、画家、音乐家、舞蹈家、歌唱家等共二十来人,应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夫同志的邀请,由中央文化部、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文联进行组织,到内蒙古东部和西部参观访问了八个星期 。
陪同我们的是内蒙古文化局的布赫同志 。
他给我们安排了很好的参观程序,使们在不甚长的时间内看到林区、牧区、农区、渔场、风景区和工业基地;也看到了一些古迹、学校和展览馆;并且参加了各处的文艺活动,交流经验,互相学习 。
到处,我们都受到领导同志们和各族人民的欢迎与帮助,十分感激!
以上作为小引 。

【关于写内蒙古的散文 内蒙古散文】

下面我愿分段介绍一些内蒙风光 。
林海
这说的是大兴安岭 。
自幼就在地理课本上见到过这个山名,并且记住了它,或者是因为“大兴安岭”四个字的声音既响亮,又含有兴国安邦的意思吧 。
是的,这个悦耳的名字使我感到亲切、舒服 。
可是,那个“岭”字出了点岔子:我总以为它是奇峰怪石,高不可攀的 。
这回,有机会看到它,并且进到原始森林里边去,脚落在千年万年积累的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才真的证实了那种亲切与舒服并非空想 。
对了,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不大一样 。
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
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
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 。
的确是林海 。
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 。
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绿得无以名之 。
我虽诌了两句:“高岭苍茫低岭翠,幼林明媚母林幽”,但总觉得离眼前实景还相差很远 。
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写下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吧?
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 。
是的,这是落叶松的海洋 。
看,“海”边上不是还有些白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 。
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溪河,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呀 。
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 。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呀 。
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在松影下开着各种的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的身上 。
花丛里还隐藏着像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
就凭上述的一些风光,或者已经足以使我们感到兴安岭的亲切可爱了 。
还不尽然:谁进入岭中,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能够不马上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有多少省分用过这里的木材呀!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桌椅、椽柱,有几个省市的建设与兴安岭完全没有关系呢?这么一想,“亲切”与“舒服”这种字样用来就大有根据了 。
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是的,我们在图画中或地面上看到奇山怪岭,也会发生一种美感,可是,这种美感似乎是起于惊异与好奇 。
兴安岭的可爱,就在于它美得并不空洞 。
它的千山一碧,万古常青,又恰好与广厦、良材联系起来,于是,它的美丽就与建设结为一体,不仅使我们拍掌称奇,而且叫心中感到温暖,因而亲切、舒服 。
哎呀,是不是误投误撞跑到美学问题上来了呢?假若是那样,我想:把美与实用价值联系起来,也未必不好 。
我爱兴安岭,也更爱兴安岭与我们生活上的亲切关系 。
它的美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我们的建设分不开的 。
它使不远千里而来的客人感到应当爱护它,感谢它 。
及至看到林场,这种亲切之感便更加深了 。
我们伐木取材,也造林护树,左手砍,右手栽 。
我们不仅取宝,也作科学研究,使林海不但能够万古常青,而且百计千方,综合利用 。
山林中已有了不少的市镇,给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 。
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够使我们不感到亲切、舒服呢?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