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名胜古迹有哪些

长乐市中的一个海港 , 就是太平港 , 而且也是在在春秋时期中的其中吴主的造船基地 , 对此长乐名胜古迹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

长乐名胜古迹
长乐名胜古迹盘点
太平港
郑和下西洋太平港前身是春秋吴王与三国吴主的造船基地——吴航头 。太平港(又称河阳港)是长乐内河港 , 位于吴航镇西侧 。经下洞江口 , 上溯闽江到福州50公里 , 顺闽江东下梅花60公里 。
其中河阳港港区上至市区的西关桥 , 下至西关岐后村原闽江航运公司长乐航运站轮船码头 , 岸线长600米 , 水域1800平方米;有长乐搬运公司装卸码头、闽江航运公司专用码头、水产公司专用码头 , 最大靠泊能力60吨级 , 可供20艘10~20吨级内河运输船只同时停泊装卸 。
太平港位于市区 , 又是水陆运输中转点 , 舟楫鳞集 , 乘潮出入 。1994年港口吞吐量21.3万吨 。
《闽都记·卷之二十六·郡东长乐胜迹》: 太平港在县西隅 。今水次吴航头是也 。国朝永乐十一年 , 太监郑和通西洋 , 造舟于此 , 奏改今名 。又建天妃宫一所 , 其东有十洋 。古谶云:“十洋成市状元来” 。据《八闽通志》载 , 太平港南起长乐县西半里许 , 西(北)至太平港口五里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尝略地至此作战舰 。《闽中记》云:吴灭越国 , 尽得此地 。吴王夫差尝略地至此 , 作战舰 , 称吴航云 。
长乐设县始于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 , 至今有上千年的历史 。三国东吴在六平吴航头(今吴航镇)造船 , 置典船校尉 , 集结东汉谪徙者(罪犯)在此造船 。吴航也因此得名 , 因此别称吴航 。
王应山《闽都记》中说:长乐十洋街,“贸易如云” 。《重纂福建通志》载:“(永乐)七年(1409年)春正月 , 太监郑和自福建航海通西南夷 , 造巨舰于长乐 。”乾隆《长乐县志》载:“明永乐间 , 太监郑和通西洋 , 造巨舶于此 , 奏改太平港 。明·马欢着《瀛涯胜览》, 曰《星槎胜览》,“自太仓刘家港开船,到福建长乐太平港,泊 。
据《明史郑和传》、《明实录》、《闽都记》、《瀛涯胜览》及《天妃灵应之记》碑、《长乐六里志》、《长乐县志》还有等等诸书记载 , 郑和七次下西洋 , 每次舟师往返时 , 先至闽江口的长乐停泊:一则等候东北顺风开洋;二则补给、招募水手和修造船舶;三则祭祀海神以求庇佑 , 停泊时间少则数月 , 多则半年以上 。今天郑和给长乐县留下了不少文物遗迹和传说 , 郑和当年在长乐留下的三清宝殿铜钟、天妃行宫、三清宝殿、云门寺、三宝岩、太平港帅营、郑和祭海坛、郑和舟师启锚处以及长乐显应宫出土的文物 。印证了长乐古今人文经济繁荣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