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城记》读后感摘抄( 二 )


本书以罗马开篇 , 以克罗马结束 。彩图前的一页标注“我思” , 最后一页“我思 , 我读 , 我在”化用哲学家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 。我想作者也在展示自己的意图:我们不光要从考古考察中了解古代文明的痕迹 , 也需要自己去想象体会甚至去共情当时社会生活和活动 , 让这些遗迹活起来 。
《地中海城记》读后感(二):古城故事
考古从业者在我心中都是很值得尊敬的人 。他们日晒雨淋 , 长时间和泥土打交道 。怀着敬畏的心一点点把藏在大地里的历史见证物挖掘出来 , 呈现给众人 。古罗马作为文明古国之一 , 其遗址的文物开采大概和西安修地铁一样吧 。随随便便挖个地基都能发现些什么 。
翻开第一页是圣托里尼岛的彩图 , 白色小房子 , 一望无际的大海 , 湛蓝的天空 , 再加上星星点点的植物 , 清澈 , 浪漫 , 是我心目中的爱琴海 。但这本书的着眼点不在美景 , 而是它们的过去 。全书带上后记一共有九章 。按照古罗马有代表的地点分类 , 从城市到皇帝宫殿 , 从广场到室内建筑 , 作者从专业的角度给我们还原了古罗马过去的辉煌 。
古罗马的自由民主思想从建筑风格上就能感受到 。和紫禁城的规矩对称不同 , 古罗马的设计师更强调建筑物的独特性 。比如在哈德良的别墅中独栋建筑居多 , 每栋建筑周围都有自己的空地 。不同的建筑物根据使用需求不同 , 有不同的采光 , 朝向和布局 。和爱琴海周围形状各异的小屋顶一样 , 设计师“和而不同”的理念遍布整个城市 。不同建筑依据地势高低错落 , 如果俯瞰下去方的圆的还有多边形应有尽有 , 像是随意散落的棋子 , 但他们整体却构成了和谐的画面 。不同的环境孕育不同的文化 , 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历史 。和中国推崇的愚公移山不同 , 古罗马建筑崇尚尊重自然和历史 , 大多依地形而建 。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回忆巫师三的游戏场景 。现在看来巫师三的地图设计师应该是参考了罗马风格的建筑 。巫师三主城诺维格瑞在海边 , 城里建筑物像是重庆一样有层次 , 到最高处的房顶上俯瞰全城风景很好 。城市划分很明晰 , 有很多广场 , 富人区的广场靠近城中心 , 有卖高级装备的商贩 , 附近有装饰豪华的浴场 , 而贫民区的广场是一些鱼贩和乞讨者 。整个城市有复杂庞大的地下系统 , 有主干道和不同作用的次干道 。富人家里有酒窖 , 而穷人聚在港口酒馆喝啤酒 。当时玩的时候就觉得印象深刻 , 读完这本书更是觉得制作者很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