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遵义市绥阳县称之为诗乡?是什么来历? 遵义市绥阳县诗乡广场( 三 )
群众创作二十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群众性的诗歌创作就十分普及,几十年来,全县保持上千人提笔写诗的诗歌创作,上万人朗诵诗歌的强势 。
特别是七、八十年代,诗歌创作、诗歌朗诵普及到村,不仅有干部、工人、教师、学生创作诗歌,普遍的农民创作形势形成一种景观 。
2003年元月,洋川镇的店子新村农民赛诗会上了中央电视台 。
进入二十一世纪,绥阳县群众性的诗歌朗诵会、赛诗会、研讨会等等,以及文学社团、各类文艺赛事等,更有风起云涌之势,被省市文化部门誉为贵州高原的一道文化风景线 。
诗人群体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绥阳第一批有影响的诗人廖公弦、郑德明、黄鹏先、黄定才、韩述华等走向贵州诗坛 。
七十年代,李发模、杜兴成、崔笛扬、吴仲华等又一批有影响的诗人走向贵州诗坛 。
在当时,绥阳连续出现这么多在贵州有影响的诗人,轰动了贵州诗坛 。
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在贵州诗坛上,绥阳籍诗人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 。
诗乡诗人灿若群星,不仅成为绥阳的文学创作劲旅,而且映亮了贵州诗坛 。
由于诗乡文化氛围的熏陶,绥阳县涌现了在全国都有影响的诗人,最早于五十年代就在全国出名的廖公弦,出版的诗集《山中月》获贵州省政府奖,多次被选为贵州省作协副主席、贵州省文联副主席;著名诗人李发模在全国被评为最受读者喜爱的十佳诗人之一,他的《呼声》在全国,乃至在前苏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著名军旅作曲家杜兴成以《战友之歌》唱红全军 。
在县内作者中,发表作品千件以上的有卜宗学、吴仲华、黄明仲、张思良、吕金华、韩述华等 。
现任县长覃儒方,作品多次在《诗刊》、《星星》诗刊等全国大报刊上亮相,是贵州有名的青年诗人 。
据统计,全县有国家级协会会员14人,省级作协会员58人,省级文艺类协会会员105人,市级会员200余人 。
作品传播绥阳诗乡这个名字是靠作品叫响的,在全国所有省份的报刊,几乎在各个时期都刊发过绥阳作者的作品 。
1956年,廖公弦发表诗歌处女作,在绥阳引起反响 。
1959年,绥阳中学展出了学生李泽民、郑德明的文艺作品 。
1966年,省《群众文艺》二、三期开辟了雅泉公社千工大队诗歌专辑 。
1979年2月,李发模的叙事长诗《呼声》在《诗刊》发表后,在全国引起震动,被前苏联作家叶甫图升科誉为“中国新诗的里程碑” 。
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人民日报》、《诗刊》、《人民文学》、《星星》、《延河》、《作品》、《四川文学》、《萌芽》等全国各大报刊均发表过绥阳作者的诗歌作品 。
有的作品被翻译到十多个国家,有的作品还被选入中小学的语文课本 。
进入新世纪,绥阳作者的群体冲刺力仍然有着强劲态势,在省级、国家级报刊频频亮相,不断产生着新的影响 。
2002年4月上半月刊的《诗刊》以“山乡的诗”为题集中推出绥阳作者黄明仲、刘志模、黄定才等10人的作品专辑 。
黄明仲自2005年12月12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诗歌《美术的眼睛》以来,五年连续九次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诗歌作品,创造贵州人在《人民日报》上五年不间断年年有作品发表之最 。
据统计,绥阳作者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累计已达3万余件,作品遍及华夏和海外,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
李发模的叙事长诗《呼声》获得1980年全国首届诗歌大奖后,杜兴成的歌曲《战友之歌》在1980年获全国大奖,吴言两部长篇小说《红指甲绿军装》、《这一次我真的走了》在2005年全省小说投标中分获一、二等奖,全县作者的作品获各文艺奖项共500余次 。
著述丰硕绥阳县的文艺著述在贵州省也是首屈一指的 。
1975年至1977年,省人民出版社两次到绥阳组织诗歌稿件,接连为绥阳出版诗集《喷泉》、《娄山新花》共两部,这在当时省里能为一个县连续公开出版二部诗集,是全省第一家 。
1976年,郑德明与人合著的诗集《娄山放歌》是贵州省为个人公开出版的第一本个人诗集 。
1979年,廖公弦的诗集《山中月》公开出版后,在贵州引来一片赞颂声 。
1981年,廖公弦的第二部诗集《美人醒来》又公开出版后,在贵州引起轰动 。
接着,李发模的第一部诗集《呼声》于1982年公开出版 。
2004年到2008年,公开出版文学著作达80多部 。
据统计,绥阳作者累计出版各类文艺专著达200余部,诗集就有160多部,成为贵州省出版文艺著作最多的县 。
- 春天|2022年春天为什么这么冷
- ?武汉|为什么武汉3月还这么冷2022
- 为什么要多读书,这10句话就是最好的回答
- 兔子|兔子的尾巴为什么长不了
- 奢侈品|为什么买奢侈品要排队
- 深海|医生为什么不建议吃深海鱼油
- 周大福|周大福工费为什么那么高
- 年味为什么愈来愈淡
- 痔疮|痔根断片为什么停产了
- 榻榻米|榻榻米床为什么会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