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九年级上册古诗鉴赏 九年级下册古诗( 三 )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 。
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 。
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 。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 。
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
她又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这首词写于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之时 。
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 。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 。
他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 。
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 。
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 。
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 。
“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
上片描述军旅生活 。
一、二句写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早晨醒来时听到了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 。
开头两句便把镜头定在了军营之中,这正是作者曾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生活情景 。
三至五句每句写一事: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翻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指挥战斗 。
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极雄豪、壮美的行事,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被削去官职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
下片前四句描写战斗场面 。
作者骑着飞快奔驰的的卢马,猛力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 。
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 。
他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 。
率师北伐,统一南北,这是作者的最高理想,写到这里已达到这首词的最强音,它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
但结语却只有五个字“可怜白发生” 。
这五个字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 。
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所以最后一句也是壮语,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
这首词上下两片共十句,前九句每句咏一事,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鲜丽、生动 。
最后结句戛然而止,但却遗音缭绕,余味无穷 。
此句内涵丰富,可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
作者有意地作“壮词”,“壮”正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让学生体味这首词的“壮”是怎样体现的 。

【初三九年级上册古诗鉴赏 九年级下册古诗】

辛弃疾作词多用典故,他的用典不只贴切,且寓意丰富,应适当讲解“八百里分麾下炙”“马作的卢飞快”“五十弦翻塞外声”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