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正骨|卷入中医正骨与西医骨科的较量中
宫廷正骨(卷入中医正骨与西医骨科的较量中)
过去老北京城有名的医生可以说很多,但最出名还要数这四位:施今墨、汪逢春、萧龙友、孔伯华 。四人因在老北京非常有名,所以并称“京城四大名医” 。他们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对近百年来中医界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虽然都是京城的名医,但他们对中医药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
施今墨
单从开药方就能看出来,施今墨的方子是专门给大宅门里的那些小姐、太太们用的 。他的药方的特点,第一是药味很多,经常一下开出二十多味,三十多味 。第二,开出的药自然很贵,但也绝对是好药 。因为,这些大宅门里的小姐、太太就喜欢吃贵药 。在这些富贵人家的潜意识里认为只有贵药才能治愈她们的病,便宜的药是不起作用的 。如果,你给她们开出的药很便宜,她们首先会认为你是在蒙骗她们 。嘴上虽不说,但心里早已有了暗示 。之后,她们宁愿再找一位大夫开出天价药,也不会吃这些便宜的药 。这就是当时大宅门里小姐、太太们的一种心态,最重要的是人家不差钱 。所以说,当时很多为这些小姐、太太们服务的大夫也顺从她们的心态,即使便宜的药能治病,也要开出高价药 。(当然贵的药还是比便宜的药药效更好,只不过两者都能治病)
大家闺秀
然而,另一位名医孔伯华开的药方,却与同行施今墨的方子完全不同 。孔伯华开出的药方一般不会超过六味,都是《伤寒论》中的方子 。所以,孔伯华的药方子开出的药都很便宜 。当然,其他两位名医也各有自己的特点 。因为篇幅的关系,在此不多说 。我要说的是我的师父夏锡五 。我的师父与京城的四大名医关系很好,并且是他们的长辈 。每年年节,他们都会来给我师父拜年 。当时在京城,这四大名医属于内科,而外科最出名是赵炳南 。他和我师父是拜把兄弟,关系那是更加的铁 。当然,我师父能结交这个圈子中这些有头有脸的人物,自然他也不是一般人 。
孔伯华
我师父是宫廷正骨的传人,曾在皇宫中的上驷院任职,并坐到了副医师长一职 。上驷院原名御马监,从字面上看,大家已经很明白了,就是为皇宫养马和骆驼的地方,而特殊的是,这些马和骆驼都是同类中的“精品”,因为它们都是各个地方精挑细选的贡马和骆驼 。因此,朝廷为它们安排了大量的医生 。《大清会典》记载:上驷院,医师长,蒙古三人;副医师长,蒙古二人;掌马驼之疾,同时又设置了蒙古医生十五人 。我师父属于副医师长,位居蒙古医生以上,医师长以下 。因此,他所精通的正骨技艺被称为“宫廷正骨”,也是迄今最正统、技艺最精湛的一系 。
上驷院旧址
过去老北京的骨科有三大类:一是宫廷正骨,二是,武术正骨,因为练武术免不了会扭伤、骨折,慢慢地这些人也有了一套正骨的手法,像少林、武当,还有那些唱戏的 。三是,理发按摩,过去理发的不仅要会理发、掏耳朵,还要会基本的按摩正骨 。普通人家落枕、崴了脚,跌打损伤等小病,这些人就能应付得了 。当然,宫廷正骨是最正统,也是最专业的,最好的,其次就是武术正骨,最后是理发按摩 。
民国京剧武生
有人会问宫廷正骨就只为上驷院中的马和骆驼服务吗?如果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 。他们不仅要为上驷院的马和骆驼治伤,还要为皇亲国戚、文武大臣正骨,甚至民间与他们熟知的朋友也会找他们 。更为特殊的是,他们还要为社会上的三类泼皮无赖治病 。他们分别是吃仓的、讹库的、跳案子的 。按现在的观念看,这三种人不是黑社会就是流氓泼皮无赖,但在过去却认为他们是英雄好汉 。吃仓的,简单的说就是过去朝廷把从南方经大运河运到北京的漕粮先储存在粮仓里 。八旗兵的饷米储存在北京的粮仓,而皇亲国戚、文武大臣的储存在通州粮仓 。
晚清理发后掏耳百思特网朵
到了发放饷米和俸米的日子,朝廷会派马车或骡车去粮仓里拉粮食 。这时,就有人选择“碰瓷”了,躺在拉粮食的马车经过的路上,并让拉着粮食的马车从他们腿上碾压过去 。如果,满载粮食的马车从他们的腿上经过,他们忍住了,不吭不响,那么以后,每到发放粮食的时候,都有他们的一份 。如果,忍受不住,大哭大叫,不仅一粒百思特网粮食得不到,还要落得终身残疾 。然而,朝廷不仅要为那些忍受住的人提供粮食,还要派医生为他们治病 。我师父就曾被派去为这些人治病正骨 。讹库的,和吃仓的相似,只不过,一个是粮食,一个是银子 。一旦有人挡在拉银子的马车前,很多押运的士兵就会拿着棍棒往死里打他们 。同样,我师父要为那些经受住考验的所谓英雄好汉治疗正骨 。
- 小说推荐丨〔穿越女、宫廷古言〕团子来袭《皇后只想混吃等死》
- 清宫的疑案
- 宫廷|历史上出名的宫廷政变排名前十,中国古代十大宫廷政变
- 补品|古代宫廷十大补品,宫廷补品排行榜前十名
- 宫廷|中国古代十大宫廷名菜 宫廷名菜排名前十
- 学正骨需要多少钱_正骨去医院还是推拿中心
- 正骨多少钱一次_医院正骨一般多少钱
- 小鬼正骨的地方多少钱_驼背正骨需要多少钱
- 祖传正骨疗法_正骨一般几天一个疗程
- 求一些赋有古代宫廷气息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