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科幻文学不是“小儿科”( 二 )


目前,受市场影响,不少人准备进入儿童科幻领域,希望从中“大赚一笔” 。在吴岩看来,儿童科幻文学不是“小儿科”,更不是“摇钱树”,需要创作者秉持一颗真诚的心严肃对待 。
【儿童科幻文学不是“小儿科”】创作《中国轨道号》过程中,有时候情节的过渡弄不好,吴岩就特别紧张,经常去大沙河岸边来回遛弯,并和太太反复琢磨,精心设计每个环节 。他还特别看重儿童读者的反馈 。《中国轨道号》出版后,吴岩有些担心书中的故事背景离当下太过遥远,为此专门去北京景山学校参加了一场青少年读者座谈会,最后孩子们的高度评价让他轻舒了一口气 。
科幻作家之外,吴岩的另一个身份是科幻文学研究者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科幻文学一度式微,而那时我仍然特喜欢科幻,一直想从理论上证明科幻文学是优秀的 。1991年,我还在北京师范大学开设了科幻文学课 。”随着研究的深入,吴岩发现科幻不仅是文学圈的事情,还关涉国家软实力的建构 。
吴岩说,在美国科幻文学的黄金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很多科幻创作的背后都有国家资助,其目的当然不是为了推出几部科幻文学作品,而是为了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科学研究,推动本国科学事业发展 。最近国内的一个研究也认为,科幻事关未来定义权,实际上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文化影响力 。我们中国想要发展,是否也应通过文化去影响未来,这一点应该认真考虑 。
颇让吴岩欣慰的是,从北京师范大学到南方科技大学,他开设的科幻大课始终深受欢迎,每堂课都有上百学生 。除了开设科幻课程,他还在南方科技大学创办了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研究怎样以不同的方式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这个中心除了创作科幻小说,研发科幻文化产品,还进行了一系列想象力和科幻方面的基础研究 。
在吴岩看来,中国的科幻文学现在处在很好的发展机遇期,从政府、知识精英到读者都非常支持,平均每年有几百种新作品出版,但像《三体》一样优秀的作品还是偏少 。针对这个现象,他认为应该让孩子们从小就认识到,科幻文学艺术领域是无限宽广的,道路也是多样的 。为了培养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他和团队编制了一套《科学幻想:青少年想象力与科学创新培养教程》,他相信人的想象力是可以慢慢培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