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定位app|为什么APP都想获取你的定位( 三 )


手机定位app|为什么APP都想获取你的定位



背靠灰产 , 泄露难防


除了为企业完善用户画像进行精准营销 , 用户的个人信息本身 , 其实也是一笔能够流通、贩卖的“资产” 。
2018年8月 , 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发布《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 , 报告显示 , 当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后 , 遭遇推销电话和短信骚扰的比例超过8成 , 还出现了个人账户密码被盗的问题 。
罪魁祸首就是个人信息背后的灰色产业 。
如今 , 个人信息买卖早已形成一条规模庞大、分工明细的产业链 。在这条产业链中 , 个人信息明码标价 , 使得链条的上、中、下游能够形成完整的交易、变现闭环 。上游采集到数据后 , 中游环节对其进行处理和加工 , 随后再以交换或者买卖等方式形成百思特网规模化市场 , 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常见的电话诈骗、恶意营销等 。
2018年4月 , 江苏淮安警方曾破获一起非法贩卖个人信息的犯罪案件 , 案件的主角之一考拉征信自2015年3月以来 , 非法提供查询返照9800余万次 , 非法获利3800余万元 。
考拉征信的违规 , 除了涉嫌从上游公司获得接口后违规将查询接口出卖 , 另一大原因就是非法缓存个人信息 , 供下游公司查询牟利 , 造成了用户个人信息的泄露 。
更多的APP虽然没有走到这一步 , 但面对“数据=金钱”的诱惑 , 对权限的滥用、僭越已成常态 。
甚至有人还专门做起了利用定位信息牟利的生意 。
有媒体报道 , 买家在网上购入一款名为“观察者”的APP后 , 首先在自己手机上安装 , 然后再将“隐藏版”APP——可在被控端不显示图标 , 安装到被监控者手机上 。只要在安装的时候 , 打开该APP的定位、授权读取文件等权限 , 监控者就能实现远程监控 。
除了“观察者” , 该软件的开发者还开发了另外几款具有相似功能的APP , 功能包括远程定位、远程读写文件 , 乃至控制相机 。其中一款APP , 甚至还能成功避开微信的安全防护 , 获取被监控者的聊天记录 。
手机定位app|为什么APP都想获取你的定位



直接贩卖隐私的生意过于张扬 , 这样的极端案例并不能代表大部分APP对隐私权限的态度 。但在那些长篇累牍、艰深晦涩的隐私条款里 , 透过APP对共享用户个人信息的说明 , 其实也能看出平台的一些小心思 。
2019年 , 凭借“仅需一张照片 , 出演天下好戏”的噱头 , AI换脸软件ZAO一度风靡全网 。而之所以很快又跌落神坛 , 背后的原因除了和平台素材的版权有关 , 很大程度就涉及到用户的隐私安全问题 。
根据ZAO此前的用户协议 , 用户在使用“ZAO”进行换脸的时候 , 也就意味着“同意或者确保实际权利人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 , 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人脸照片、图片、视频资料肖像资料中所含的您或肖像权利人的肖像权 , 以及利用技术对您或肖像权利人的肖像进行形式改动 。
这样的霸王条款不仅招致了部分用户的强烈反弹 , 也直接引来了工信部的约谈 。
其实 , 对于共享信息的对象 , APP们通常都是语焉不详的 , 用诸如“合作伙伴”“关联公司”进行搪塞 , 至于究竟是哪些公司 ,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共享哪些信息 , 又如何使用……很多APP都缺乏足够详细的交代 。
此外 , 那些条款看似专业、靠谱 , 但实际上却摆出的是一副拒人千里的架势 , 用户实际上很少会去查看 。这就造成了APP和用户双方 , 处于信息严重不对称的状况 。用户很难防范个人隐私泄露 , 甚至自始至终都不明就里 。
手机定位app|为什么APP都想获取你的定位



结语


用户蒙在鼓里 , 而企业们还在层层加码 。为了名正言顺地获取用户权限 , 有些APP甚至不惜加入一些鸡肋功能滥竽充数 。
比如 , 打开如今的WiFi万能钥匙APP , 你不仅能用它来链接WiFi , 闲暇之余浏览包括图文和视频在内的信息流内容 , 甚至还能在工具箱内找到一个“检测摄像头”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