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祝福》有感怎么写?( 四 )


这种讽刺艺术在我们所熟悉的另一部外国文学作品中也有所体现 , 那便是安徒生的代表作《卖火柴的小女孩》 。祥林嫂最终冻死在大年夜里 , 而卖火柴的小女孩也是冻死在新年夜里 , 欢喜的日子里发生悲剧 , 仿佛在阳光下感到严寒 , 展现了悲剧在伤不在惨的魅力 。"惨"指的是故事写了一件悲惨的事 , 而"伤"则是激起读者的情绪、让读者自己在阅读中感到悲伤 。写一件悲惨的事情容易 , 可要让读者从中感受到悲伤那便是一件技术活了 , 因此悲剧的"伤"比"惨"更能展现作者的功底 。"女孩在夜里冻死" , 这只是一件悲惨的事件 , 读者只能感受到惨 , 却难以激发悲伤 。而安徒生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描绘她的死亡时 , 未曾用到一句"我好惨""我好难过"之类催泪悲情的句子 , 反而都是用"喷香的烤鹅"、"慈祥的奶奶"、"挂满礼物的圣诞树"、"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她脸上"这类美好的词句替代 。作者虽未着墨她如何凄惨痛苦 , 但愈是提及这些美妙的事物 , 便愈是能令读者联想到她的现实是多么不幸 , 从而产生同情;当美好的幻象一幕幕从女孩的眼中闪现 , 读者们的心绪也便跟着产生波动 , 直至结尾潸然泪下 。这便充分地达到了"伤"的效果 。
借美好衬托悲伤 , 这一手法不仅出现于悲剧 , 在喜剧作品中也同样适用 。如《大话西游》 , 谢霆锋对它的评价是"让我笑着笑着就哭了";而一篇了不起的悲剧 , 其魅力就在于它让人在平淡中感受到波动、在人群中感受到孤独、在温暖的阳光里让人倍感凄凉 。这比直接浓墨重彩地唠叨"她好惨啊她好惨"更能打动读者 。
至于《祝福》中的思想表现手法 , 又让我忍不住联想到《梁祝》、《一缕麻》等戏剧 。
【读《祝福》有感怎么写?】就以《梁祝》为例子 。《梁祝》里面有坏人吗?没有 。有人要问了:马文才不是坏人吗?当然不是 。很多影视剧中 , 为了突出主角梁山伯 , 总会给他树立一个boss , 既然马文才是情敌 , 那boss的黑锅只能是马文才来背 。可实际上《梁祝》整出戏里 , 马文才压根就没出场过 , 更没做过什么坏事 , 人家也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 , 而且他也是明媒正娶并非逼婚 , 那么为什么会给人一种他是恶人的错觉呢?唯一的解释是他想追求祝英台 , 可英台是山伯的呀 , 山伯又是男主啊 , 我们惯常的思维里男主追女主天经地义 , 你马文才一个暗场的凑什么热闹!啥叫暗场?就是只活在他人台词里、连龙套都轮不着跑的角色 。因此在获取观众的支持上 , 仅从这一点他就输给了享有主角光环的梁山伯 。其实 , 倘若把《梁祝》这一标题改叫《马祝》那么马文才显然能够获得更多的同情 , 观众们的骂声也会随之转移到梁、祝二人身上 。细细一想 , 他从头到尾就不认识梁山伯、更不知道其中发生的事情 , 自己按照正规的流程求亲 , 获得女方家长批准后 , 正风风光光的办着婚礼等着花轿子抬家来 , 冷不丁听说新娘子死了 , 自己还凭空落下个横刀夺爱的黑锅 , 岂不比窦娥更冤?在《梁祝》全戏里 , 马文才既无刁难过梁山伯 , 又未逼迫过祝英台 , 他仅仅是按当时社会最规矩的流程求亲 , 未做过一件不通情理的事情 , 那么显然他不是构成悲剧的反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