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问遂先生诗词 胡问遂先生写过哪些诗词对联
胡问遂(1918-1999),浙江绍兴人 。沈尹默入室弟子 。当代中国书法大家 。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兄姐均酷爱书法,伯父胡之光为浙东书法名家 。抗日战争初期,投笔从戎,立志报国 。抗战胜利后寓贵阳,全国解放后携家定居上海 。胡问遂是上海中国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上海文史馆馆员 。
缺角亭的名字是怎样来的缺角亭,又名“补阙亭”,位于南翔古猗园浮筠阁后石竹枝山之顶,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
缺角亭飞翼凌空,色调柔和瑰美,七彩俱全 。它的建筑样式,格调也颇为别致,四根红漆巨柱,擎起几何形的拱顶,线条流畅,气韵生动,整个构筑款式玲珑,高壮华丽 。它虽属方亭却只有三只角,唯缺东北一角,从这一点来说,是名副其实的缺角亭 。海上著名画家胡问遂先生题写的“缺角亭”三字,刚劲有力,使彩亭更添了几分别致优雅 。
缺角亭虽然已经融汇在别致的园林艺术之中,但熟悉历史的人至今还记得它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 。东北三省沦陷的消息传到南翔,当地爱国人士朱寿明、陈少芸、王萱等六十多人带头署名发起集资,决定在古猗园建造一座纪念亭以志国耻 。镇上百姓纷纷响应捐资建亭,旅沪殷商富户也慷慨解囊为建亭出力 。经过反复商议,建亭时特地少塑东北一角,其他三个方向的亭角都分别塑成一只紧握拳头的手臂,以表示日寇侵占我东北三省,全国人民举拳抗议,时刻不忘耻辱 。亭子建成之后取名“补阙亭”,有“收复失地再补缺角”之意 。亭子的名字寓意颇深,足以说明当时中国人民抗战到底,收复失地的决心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作家老舍在亲临其境,听了这段故事后就说:“南翔人民真了不起!”“这座亭子确实有纪念意义,名字也起得很好 。”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日本军队攻占了上海 。一天,一队日本鬼子在小队长山佐的带领下窜来南翔镇 。日寇沿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他们来到古猗园,一座座的楼台亭阁被毁 。眼看着缺角亭就要遭殃,大家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 。晚上,镇上有个姓杨的读书人,气愤之下用白漆在四根红柱上写下四句话:“中华不可侮,倭寇勿猖狂 。本亭有神佑,天灭尔天皇 。”第二天,鬼子小队长山佐得知后,气得暴跳如雷,气势汹汹来到缺角亭,下令放火烧亭 。这时,山佐手下的翻译,不知出于什么心思,对山佐说:“这柱子上有‘天皇’二字,烧掉恐怕不吉利,不如天黑之后把它拆毁砸烂 。”当天夜里,伸手不见五指,山佐带领鬼子们直奔缺角亭 。亭子建得牢固,敲不动,砸不坏,气得山佐哇哇叫,只得下令放火烧亭 。此刻,一道电光闪过,一声响雷犹如晴天霹雳 。鬼子们惊恐之中抬头猛见亭上有三只巨大的铁拳,朝他们头上劈头盖脸砸下来 。鬼子们做贼心虚,以为天神显灵,再也不听山佐的指挥,一个个抱头鼠窜逃出了古猗园 。后来,鬼子们溜走了,缺角亭却岿然屹立 。十余年后,即1949年南翔解放时,陈毅司令员路过南翔,也曾登临缺角亭眺望解放上海的战况 。
胡问遂的书法评论一位书法家,在世的时候以书品和人品誉满书坛,离别同道和学生以后,风范依然,神韵长存,精气催人,这并不容易,但是胡问遂做到了 。一位书学教育家,在世的时候曾牵动千万只习字之手,升华千万人的书法审美情趣,逝世以后,千万只习字之手和千万人的审美情趣依然不离笔墨纸砚,并和胡问遂的书道墨论汇聚成壮丽的水墨轨迹、文化风景,这并不容易,可是胡问遂做到了 。每次目睹书艺大展和上百学子舒心挥毫的书坛盛事,都有这样的感悟 。一位文化人,在世的时候以饱满的文化热情打动了一座城市、一个书坛、寻常百姓、千家万户,离开大家以后,城市、书坛、寻常百姓家以各种文化方式把这种文化行为化为城市的文化记忆、生活的文化积淀和书坛的延续历史,这并不容易,然而胡问遂做到了 。每次在城市的文化律动、生活的文化风采和百姓的文化追求中发现了胡问遂的书论墨香及其文化滋润,都有这样的领悟 。
- 人到中年,读懂这四首诗词,你就活明白了
- 前宅胡同忆孙道临先生
- 先生冒寒不易
- 春节|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关春节的诗句诗词
- 开工邀请函格式怎么样?
- 茶话会邀请函范文有没有?
- 蜀南竹海导游词怎么写?
- 会计生的求职信如何写?
- 老先生寿宴主持词如何写?
- 文员自荐信作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