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管仲鲍叔牙的诗词 关于知己的诗句(13)


归到享堂 , 是夜闻风雨之声 , 如人战敌 。角哀出户观之 , 见伯桃奔走而来 , 言曰:“弟所焚之人 , 不得其用 。荆轲又有高渐离相助 , 不久吾尸必出墓 矣 。望贤弟早与迁移他处殡葬 , 兔受此祸 。”角哀曰:“此人安敢如此欺凌吾兄!弟当力助以战之 。伯桃曰:“弟 , 阳人也 , 我皆阴鬼:阳人虽有勇烈 , 尘世相隔 ,  焉能战阴鬼也?虽茎草之人 , 但能助喊 , 不能退此强魂 。”角哀曰:“兄且去 , 弟来日自有区处 。次日 , 角哀再到荆轲庙中大骂 , 打毁神像 。方欲取火焚庙 , 只见乡 老数人 , 再四哀求曰:“此乃一村香火 , 若触犯之 , 恐赂祸于百姓 。”须舆之间 , 土人聚集 , 都来求告 。角哀拗他不过 , 只得罢久
回到享堂 , 修一道表章 , 上谢楚王 , 言:“昔日伯并粮与臣 , 因此得活 , 以遇圣主 。重蒙厚爵 , 乎生足矣 , 容臣后世尽心图报 。”词意甚切 。表付从 人 , 然后到伯桃墓侧 , 大哭一场 。与从者曰:“吾兄被荆轲强魂所逼 , 去往无门 , 吾所不忍 。欲焚庙掘坟 , 又恐拂土人之意 。宁死为泉下之鬼 , 力助吾兄 , 战此强 魂 。汝等可将吾尸葬于此墓上右 , 生死共处 , 以报吾兄并粮之义 。回奏楚君 , 万乞听纳臣言 , 永保山河社稷 。”言讫 , 掣取佩剑 , 自则而死 。从者急救不及 , 速具衣 棺殡殓 , 理于伯桃墓侧 。
是夜二更 , 风雨大作 , 雷电交加 , 喊杀之声 , 闻数十里 。清晓视之 , 荆轲墓上 , 震烈如发 , 白骨散于墓前 。墓边松相 , 和根拔起 。庙中忽然起火 , 烧做 自地 。乡老大惊 , 都往羊、左二墓前 , 焚香展拜 。从者回楚国 , 将此事上奏元王 。元王感其义重 , 差官往墓前建庙 , 加封上大夫 , 赦赐庙额曰“忠义之词” , 就立碑 以记其事 , 至今香火不断 。荆轲之灵 , 自此绝矣 。土人四时祭把 , 所祷甚灵 。有古诗云:
古来仁义包天地 , 
只在人心方寸间 。
二士庙前秋日净 , 
英魂常伴月光寒 。

6、刎颈之交–廉颇相如
关于“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的故事出自《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 , 为刎颈之交 。”的典故 。
战国时代 , 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 , 受赵王派遣 , 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出使秦国 。他凭着智慧与勇气 , 完璧归赵 , 得到赵王 的赏识 , 封为上大夫 。后来 , 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 , 想逼迫赵王屈服 。
蔺相如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 , 并设巧计 , 廉颇以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兵力上的压力 , 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赵王的一片忠心使赵王免受屈辱 , 并安全回到赵国 。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 , 就封他为上卿 , 比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 。
这下廉颇可不乐意了 , 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 , 为赵国拼杀于前线 , 是第一大功臣 , 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 , 居然官居自己之上 。廉颇很是不服气 , 就决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
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 , 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 。到了上朝的日子 , 就称病不出 。有一次 , 蔺相如有事出门遇到廉颇 。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办 法堵住蔺相如的路 , 最后蔺相如只好命令回府 。廉颇就更得意了 , 到处宣扬这件事 。
蔺相如的门客们听说了 , 纷纷提出要回家 , 蔺相如问为什么 , 他们说:“我们为您做事 , 是因为敬仰您是个真正崇高的君子 , 可现在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 , 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听了 , 哈哈一笑 , 问道:“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军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 , 又怎么怕廉颇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 , 只是慑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 , 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 , 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