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我与地坛读书笔记怎么写?( 二 )


2010年12月31日,在微博上看到了史铁生老师的死讯,没什么感觉,毕竟我也只是在高中的语文阅读题知道他而已 。后来“网上悼念他啊,写关于他的文章啊”之类的很多,可能出于“怎么大家都知道就我不知道”的心理,就想买本《我与地坛》读,上网是售罄,回家去书城找,还是售罄 。我就想,这世界为什么老有类似的事发生——曹雪芹病逝前能穷到没钱医治;要不是布罗德违背卡夫卡的遗愿,世上认识卡夫卡的人不可能多;史老师写梅娘感叹:一个人,生命中最美丽的时光竟似消散得无影无踪 。难道“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是人类的通病?
散文集基本讲述了史老师的一生 。在最青春绽放的20岁被上帝抱上轮椅,如果不是海伦凯勒,不说奋斗成人,就是活着的勇气都很难鼓起 。史老师的坚毅,勇敢,奋斗,乐观,是大家都知道的,在此我只能粗略地罗列他的一些我自己总结出来的所谓他的“人生哲学” 。
1 / 7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1,“先接受命运(不是说单纯地接受,而是能明白自己的处境,坦然接受,再想办法改变或者创造),再去开创属于自己的天空” 。
不管是《我与地坛》的“不怕活和想死去是两回事 。怕活不等于不想活!人的名字叫欲望,把自己杀死在不必担心的领域,反正活着的问题在死前是完不了的 。”,还是《墙下短记》的“就算心灵之墙(各种内心独白与秘密)可以轻易拆除,但山和水都是墙,事件和空间都是墙,命运是无穷的限制 。不要熄灭破墙而出的欲望,否则鼾声又起 。但要接受墙 。”可能这些是史老师需要靠轮椅过活,而不放弃写作之路的动力和坚持所在吧 。也反映出一个人写作不正要从他命运旅途,亲身经历,所悟所感里萌发吗?也就是上学时老师们常说的“写实”吧 。
2,“怀揣梦想”
我把《我的梦想》、《好运设计》们归结为梦想类,我相信即使最优秀的人也有自己不可触及的梦想,不提 。3,“乐观”
2 / 7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当然,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记忆与印象2》里有篇《孙姨和梅娘》中提过,柳青的母亲——史老师管她叫孙姨——梅娘以前是右派,女儿在外地,儿子病在床上好几年,她只能在外面偷偷地找点儿活儿干来养家治病 。她要是愁了,就一个人在屋里唱歌 。而史老师承认她是影响他很深远的一位 。4,“永远一颗年轻的心”
史老师还是位有颗年轻的心(或者童心)的人 。《黄土地情歌》里有段:“我总觉得自己还年轻呢,跟二十几岁的人在一起玩不觉得有什么障碍,偶尔想起自己已经四十岁,倒不免心里一阵疑惑 。”《比如摇滚与写作》里有这么种“家长们把“耐克”一类颠来倒去地看,说:‘啥东西,值得这么贵?’他们不懂,春天是不能这样计算的 。”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