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十八巷诗词 宣城的9街18巷指的是哪些

九街:
 阳德街、迎恩街、锦城街、镇前街、福星街、木直街、元宝街、西直大街
十八巷:
 孙家巷、瓦碴巷、羊市巷、九曲巷、茶叶巷、豆粉巷、低巷、里仁巷、萱花巷、魁星巷、孝义巷、王家巷、槐树巷、朱衣巷、古秀才巷、塔影巷、鹿巷、姚家巷
阳德街:今民族路由老十字街起 , 讫济川桥西30米处有阳德城门 , 此街有高祥丰布店 , 鸿泰酱园 , 九龙池浴室 , 杨东来等几家大茶行 , 来安饭店 , 庞道生药店(其坐堂庞玉麟为名医) , 义慈医院(主治医师毛凤吾) , 湖北会馆原土产公司处 , 大华戏院后改成宛陵剧场 , 汪同兴杂货店 , 其老板汪正宏1930年曾做过一次捐资大修开元塔的善举 。当时塔拆至第五层 , 将塔顶上的宝珠、相轮、承露盘及一挂粗铁链一同卸下 , 放在宝塔北面的家宅(解放后为城关镇办公地)供奉 , 待修理竣工安装时 , 将塔顶原物抬到街上巡游展示 , 所到之处 , 满街鞭炮香案相迎 , 捐资领头人汪正宏 , 为人诚信 , 倾家荡产后 , 到东溪桥畔 , 盖起小茅庙当和尚去了 。
羊市巷:今青年路北起民族路 , 南迄叠嶂中路 , 北入口原有木禾殿 , 旧传丑地空 , 故象大武镇之牛 , 为五代林仁肇更筑罗城改置铁牛 , 一置此殿神前 , 一置济川桥跗 , (此两铁牛在大办钢铁时被熔炉)木禾殿也称铁牛庙 , 是清嘉庆辛酉(1801)重修 。巷内还有国民党卍字救济会 , 后改县医院 , 也是现中心医院的前身 。
木直街:又称陵阳路 , 仍用古名 , 为民族商城中的一条商业街 , 又兼夜市步行街 。今锦城北路至青年路 , 此街与豆腐巷相接为上十字街 , 是宣城乌龟地的前两条腿 , 原街上以制作木置家具为显著 , 故名 。清顺治初募建纪念宋建炎间知府张果而设陵阳土地庙祭祀 , 乾隆六年又建大殿门楼 , 于1923年谭素元等合股集资利用陵阳庙改建戏院 , 取名“宣舞台” , 为城内有剧场之始 , 此街还有与全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关粮站和南菜市场 , 在50年代是较为规范的菜场 , 后一直发展到整个木直街 , 都挤满了各种肉食和菜类的大菜市场 。此外还有南陵会馆 , 最早的电报局也设此街 。
瓦碴巷:也曾称鱼市巷 , 今民族路至木直街阳德广场的城市小公园 。现有路无名称 。解放前曾是宣城的红灯区 , 因巷内有多家装饰考究 , 环境清幽的旅馆 , 巷名有意讥讽 。
孙家巷:今木直街上的宣城市医保中心巷道原是鸿泰酱园和县老十字街百货公司之间巷道 。今为无名巷道 。
九曲巷:原由木直街进城关粮站沿外围墙几经弯曲通向羊市巷 , 故名 。今在民族商城浪淘沙网络会所旁至青年路天源寄卖行北首巷道口 , 仍是弯道多曲 。今为无名巷道 。
福星街:今为锦城北路一段 , 由老十字街至锦城花园门楼处(原佑圣阁处)而与木直街和豆腐巷交接点为上十字街主街 。此街有庆庆布店(今“新华书店”处)为了招揽生意 , 凡在此店购买一定数量的布匹 , 就可获得一次在此处观看黑白无声电影 , 时在1926年可谓宣城有电影放映之始 。他的对门大顺祥布店(现工商行处)门头上福禄寿三星彩雕 , 特别引人注目 。此街还有中西合璧式的“远东饭店” , 解放后先为宣城行署 , 次为县党校 , 最后为县财税局办公地 , 现已改建成为广播大院住宅区 , 门前一株百余年老荷花玉兰树 , 至今仍枝叶繁茂 , 花季时荷香四溢 , 依然立于1号楼处 , 监视着宣城沧桑变化 , 此店时为举行新式婚礼最佳场所 , 男着黑西服 , 女穿白婚纱 , 并有童男童女相伴 , 一派新潮景象 , 一改中式全红的场面 , 
佑圣阁北 , 1919年李蔚山在此处开起《蔚山照相馆》为宣城首家照相业 。现锦城路邮局处正是建在被日军炸毁 , 由汪氏开办龙泉浴室的遗址上 , 那门头的金字牌匾记忆犹新 。佑圣阁旧名清爽 。元·至正丁酉(1357)王师入城改名 , 后知府鞠腾霄重建 , 自为记 , 曰宣为郡襟山带溪在江左号称清凉高爽 , 郡之子城晋内史恒彝筑焉 。后人于直城之北上建重阁 , 扁以清爽与樵门南北对峙 , 下为通衢 , 为郡一奇观 。在东南下二十步为屋三间 , 命道士武静居士之以奉祠事 。此阁在我就读皖南小学时(现“宣州区妇幼保健站”处)每日必经 , 阁内石碑众多 。1954年在修建街道时被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