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分钟以内古诗词 两分钟的古诗词适合演讲的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 ,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 , 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赏析:①日出句:早晨太阳出来以后 , 照得江边盛开的花儿 , 红艳得比火还要红 。
②春来句:蓝 , 用蓝草制成的颜料 , 也叫靛青 。春江青碧 , 好像靛青的颜色一样 , 在阳光下泛着绿波 。
春日 , 朝阳照耀下的江畔花朵 , 红得胜似烈火;江水碧绿的颜色 , 只有蓝草可以相比 。这一切 , 怎能不撩起我对江南的回忆?诗人用对比、夸张的手法 , 对江南水乡的诱人春色进行了形象的描绘 , 红绿相映 , 光彩夺目 , 印象强烈 , 引人入胜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 风光不与四时同 。
接天莲叶无穷碧 , 映日荷花别样红 。
赏析: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 , 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 , 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 , 风光不与四时同” , 首句看似突兀 , 实际造句大气 , 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 , 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这一句似脱口而出 , 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 , 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果然 , “接天莲叶无穷碧 , 映日荷花别样红” , 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 , 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 , 气象宏大 , 既写出莲叶之无际 , 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 , 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映日”与“荷花”相衬 , 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全诗明白晓畅 , 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 , 再叙实景 , 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 , 读过之后 , 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 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 , 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 , 王孙自可留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 归雁入胡天 。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 , 都护在燕然 。
赏析:“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一联 , 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 画面开阔 , 意境雄浑 , 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 , 浩瀚无边 , 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 , 没有什么奇观异景 , 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 , 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 , 紧接一个“直”字 , 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 , 那横贯其间的黄河 , 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 , 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 , 这里用一“圆”字 , 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 , 一个“直”字 , 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 , 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 。这‘直’字似无理 , ‘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 , 倒象是见了这景的 。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 , 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这就是“诗的好处 , 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 , 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 , 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
落霞与孤鹜齐飞 ,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著《滕王阁序》 , 时年14岁 。都督阎公不之信 。勃虽在坐 , 而阎公意嘱子婿孟学士为之 , 已宿构矣 。及以纸笔巡让宾客 , 勃不辞让 。公大怒 , 拂衣而起 , 专令人伺其下笔 。第一报云:“南昌故君 , 洪都新府” , 公曰:“亦是老生常谈 。”又报云:“星分翼轸 , 地接衡庐” , 公闻之 , 沉吟不言 。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公矍然而起 , 曰:“此真天才 , 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 , 极欢而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