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简介|林语堂生平简介( 三 )




林语堂简介|林语堂生平简介







所以读书不可勉强,因为学问思想是慢慢胚胎滋长出来 。其滋长自有滋长的道理,如草木之荣枯,河流之转向,各有其自然之势 。逆势必无成就 。树木的南枝遮荫,自会向北枝发展,否则枯槁以待毙 。河流遇了矶石悬崖,也会转向,不是硬冲,只要顺势流下,总有流入东海之一日 。
世上无人人必读之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心境不得不读之书 。警句 。有你所应读,我所万不可读,有此时可读,彼时不可读,即使有必读之书,亦决非此时此刻所必读 。见解未到,必不可读,思想发育程度未到,亦不可读 。孔子说五十可以学易,便是说四十五岁时尚不可读《易经》 。
刘知几少读古文《尚书》,挨打亦读不来,后听同学读《左传》,甚好之,求授《左传》,乃易成诵 。《庄子》本是必读之书,然假使读《庄子》觉得索然无味,只好放弃,过了几年再读 。对庄子感觉兴味,然后读庄子,对马克思感觉兴味,然后读马克思 。读书要等兴味来 。若有不喜欢之书,搁下几年,未尝不变做喜欢,于我心有戚戚焉 。
林语堂简介|林语堂生平简介





且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出来 。其景况适如看一名人相片,或读名人文章,未见面时,是一种味道,见了面交谈之后,再看其相片,或读其文章,自有另外一层深切的理会 。或是与其人绝交以后,看其照片,读其文章,亦另有一番味道 。
四十学《易》是一种味道,五十而学《易》,又是一种味道 。所以凡是好书都值得重读的 。自己见解愈深,学问愈进,愈读得出味道来 。譬如我此时重读Lamb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 。一人背痈,再去读范增的传,始觉趣味 。
由是可知读书有二方面,一是作者,一是读者 。程子谓《论语》读者有此等人与彼等人 。有读了全然无事者;亦有读了不知手之舞足之蹈之者 。所以读书必以气质相近,而凡人读书必找一位同调的先贤,一位气质与你相近的作家,作为老师,这是所谓读书必须得力一家 。若单就读书,得力一家,失之于简率 。
然林语堂意思是要人找到师法对象,全心投入、气质浸润 。此即读书以“情”读和以“智”读之区别 。不可昏头昏脑,听人戏弄,庄子亦好,荀子亦好,苏东坡亦好,程伊川亦好 。一人同时爱庄荀,或同时爱苏程是不可能的事 。找到思想相近之作家,找到文学上之情人,心胸中感觉万分痛快,而魂灵上发生猛烈影响,如春雷一鸣,蚕卵孵出,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 。GeorgeEliot自叙读卢骚自传,如触电一般 。
尼采师叔本华、萧伯纳师易卜生,虽皆非及门弟子,而思想相承,影响极大 。当二子读叔本华、易卜生时,思想上起了大影响,是其思想萌芽学问生根之始 。因为气质性灵相近,所以乐此不疲,流连忘返,流连忘返,始可深入,深入后,如受春风化雨之赐,欣欣向荣,学业大进 。
林语堂简介|林语堂生平简介





是气质与你相近的先贤,只有你知道,也无需人家指导,更无人能勉强,你找到这样一位作家,自会一见如故,苏东坡初读庄子,如有胸中久积的话,被他说出,袁中郎夜读徐文长诗,叫唤起来,叫复读,读复叫,便是此理 。这与“一见倾心”之性爱同一道理 。
你遇到这样作家,自会恨相见太晚 。一人必有一人中意的作家,各人自己去找去,找到了文学上的爱人,“文学上的爱人”,奇语,但极有道理 。读书若无爱情,如强迫婚姻,终究无效 。他自会有魔力吸引你,而你也乐自为所吸,甚至声音相貌,一颦一笑,亦渐与相似,这样浸润其中,自然获益不少,将来年事渐长,厌此情人,再找别的情人,到了经过两三个情人,或是四五个情人,大概你自己也已受了熏陶不浅,思想已经成熟,自己也就成了一位作家 。若找不到情人,东览西阅,所读的未必能沁入魂灵深处,便是逢场作戏,逢场作戏,不会有心得,学问不会有成就 。
知道情人滋味便知道苦学二字是骗人的话 。苦学误人!警句 。只可惜读教科书,却非苦学不可 。然如能从浸润各色奇书来长己之才智,未必不能过考卷关 。学者每为“苦学”或“困学”二字所误 。读书成名的人,只有乐,没有苦 。
据说古人读书有追月法、刺股法、又丫头监读法 。其实都是很笨 。读书百思特网无兴味,昏昏欲睡,始拿锥子在股上刺一下,这是愚不可当 。一人书本摆在面前,有中外贤人向你说极精彩的话,尚且想睡觉,便应当去睡觉,刺股亦无益 。叫丫头陪读,等打盹时唤醒你,已是下流,亦应去睡觉,不应读书 。而且此法极不卫生,不睡觉,只有读坏身体,不会读出书的精彩来 。若已读出书的精彩来,便不想睡觉,故无丫头唤醒之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