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渠诗词 描写柳树的诗句( 三 )


六、登快哉亭
北宋 陈师道
城与清江曲 , 泉流乱石间 。
夕阳初隐地 , 暮霭已依山 。
度鸟欲何向 , 奔云亦自闲 。
登临兴不尽 , 稚子故须还 。
水渠诗词 描写柳树的诗句

译文
一条蜿蜒曲折的江水 , 绕着城墙缓缓地流淌;泉水穿过乱石 , 溅起阵阵水花 , 发出哗哗的声响 。远处 , 西下的太阳刚刚隐入地平线 , 层层暮霭就遮住了重重山冈 。
那空中的鸟儿急忙地飞翔 , 不知道它要飞向何方;天上飘浮流动的白云 , 是那么的悠闲 , 和我的心情一样 。我站在快哉亭上游兴正浓 , 留连忘返;忽然想到家中的小孩子正在等我 , 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这迷人的地方 。
扩展资料
旧时徐州的八大景观:黄茅岗、燕子楼、戏马台、云龙山、九里山、白云洞、子房山、王陵母冢 。戏马台 , 位于徐州市中心区户部山上 , 是历史文化名城徐州现存最早的古迹之一 。
2004年 , 徐州举行新八景评选 , 最终确定名单为:龟山汉墓、楚王陵、户部山·戏马台、云龙山·云龙湖、徐州博物馆、泉山森林公园、沛县汉城、彭园 。
新旧八景中 , 户部山·戏马台、云龙山云龙湖 , 是仅有两个重复景区 。
形容“外面的世界再好 , 也比不过家乡”的诗句有哪些?

  1. 少小离家老大回 , 乡音无改鬓毛衰 。
  2. 唯有门前镜湖水 , 春风不改旧时波 。
  3. 天涯倦客 , 山中归路 , 望断故园心眼 。
  4. 巴山楚水凄凉地 , 二十三年弃置身 。
  5. 芳草已云暮 , 故人殊未来 。
  1. 原文:
    《回乡偶书》(其一)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 乡音无改鬓毛衰 。
    儿童相见不相识 , 笑问客从何处来 。
    翻译: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 , 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 , 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 , 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赏析:
    写于初来乍到之时 , 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在第一、二句中 , 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 , 一路迤逦行来 , 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 , 风华正茂;今日返归 , 鬓毛疏落 , 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 , 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 , 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 , 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 , 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 , 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 , 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 , 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 , 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 。“笑问客从何处来” , 在儿童 , 这只是淡淡的一问 , 言尽而意止;在诗人 , 却成了重重的一击 , 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 , 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 , 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 , 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 , 哀婉备至 , 久久不绝 。
  2. 原文:
    《回乡偶书》(其二)
    唐代: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 , 近来人事半消磨 。
    唯有门前镜湖水 , 春风不改旧时波 。
    翻译: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 , 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 。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 , 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 , 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
    赏析:
    诗人到家以后 , 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 , 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 , 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 , 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 。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同一意思 , 无非是因为一切感慨莫不是由于数十年背井离乡引起 。所以下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 。“近来人事半消磨”一句 , 看似抽象、客观 , 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 , “访旧半为鬼”时发出的阵阵惊呼 , 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 , 无不包孕其中 。唯其不胜枚举 , 也就只好笼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