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渠诗词 描写柳树的诗句( 四 )


三四句笔墨荡开 , 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 。镜湖 , 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 , 周围三百余里 。贺知章的故居即在镜湖之旁 。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 , 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 。诗人独立镜湖之旁 , 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 , 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 , 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 。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 , 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 , 强调除湖波以外 , 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 。从直抒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四句 , 仿佛闲闲道来 , 不着边际 , 实则这是妙用反衬 , 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的感情 , 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 , 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 。

  • 原文: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宋代:苏轼
    明月如霜 , 好风如水 , 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 , 圆荷泻露 , 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 , 铿然一叶 , 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 , 重寻无处 , 觉来小园行遍 。
    天涯倦客 , 山中归路 , 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 , 佳人何在 , 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 , 何曾梦觉 , 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 , 黄楼夜景 , 为余浩叹 。
    翻译:
    明月如霜般洁白 , 好风就如同清水一样清凉 , 秋天的夜景清幽无限 。弯弯的水渠中 , 鱼儿跳出水面 , 圆圆的荷叶上 , 露珠随风落下 , 但夜深人静 , 这样好的美景却无人看见 。三更鼓声 , 声声响彻夜空 , 一片树叶悄悄落到地上 , 轻音竟把我的梦惊断 。夜色茫茫 , 再也见不到黄昏时的景色 , 醒来后我把小园处处寻遍 。
    那长期在外地的游子早已疲倦 , 看那山中的归路 , 对着故乡家园苦苦地思念 。看如今燕子楼空空荡荡 , 佳人盼盼已经不在 , 楼中的画堂里空留着那呢喃双燕 。古今万事皆成空 , 还有几人能从梦中醒来 , 有的只是难了的旧欢新怨 。后世有人 , 面对着这黄楼夜色 , 定会为我深深长叹 。
    赏析:
    词人莅临徐州 , 宿于唐代名妓关盼盼的燕子楼 。是夜 , 明月皎洁如霜 , 好风清凉如水 , 此为大景 , 以静衬托夜之深 。鱼跳曲港 , 露泻圆荷 , 此为小景 , 以动反衬夜之静 。如此静夜 , 自能梦遇佳人 。然三更鼓响 , 一片叶落 , 忽然惊醒 , 于是怅然若失 , 起而寻梦上征融情入景 , 若梦若醒 , 亦真亦幻 , 给人以惝恍迷离之感 。下片由人亡楼空 , 直抒感慨 , 把故园之思 , 今昔这感、人生如梦之叹 , 打成一片 。他从自己今日凭吊燕子楼 , 推想到他日后人又将凭吊自己所建的黄楼 , 一种人生须臾、荣枯无常的感慨袭上心头 , 使他深有"古今如梦 , 何尝梦觉"之慨 。看来 , 这燕子楼的一梦 , 也不特是艳遇而已 , 更暴光坡心境的一次澄化 。
  • 原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代: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 二十三年弃置身 。
    怀旧空吟闻笛赋 , 到乡翻似烂柯人 。
    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今日听君歌一曲 , 暂凭杯酒长精神 。
    翻译:
    巴山楚水凄凉之地 , 二十三年默默谪居 。
    回来物是人非 , 我像烂柯之人 , 只能吹笛赋诗 , 空自惆怅不已 。
    沉舟侧畔 , 千帆竞发;病树前头 , 万木逢春 。
    今日听你高歌一曲 , 暂借杯酒振作精神 。
    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 , 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 同时又暗含哲理 , 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 , 接过白居易诗的话头 , 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 。赠诗中 , 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 , 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 , 二十三年折太多 。”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 , 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 。这两句诗 , 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 , 显得十分委婉 。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年 , 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 , 二十三年弃置身 。”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 , 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一来一往 , 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