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1、比喻
比喻即通过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来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 。如白居易《琵琶行》、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对音乐的比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观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游刃有余地将抽象的事物用形象的事物比喻出来,或者反之,将形象的事物用抽象的事物比喻出来,给人以多重感观美的享受 。像这样的比喻在古诗词曲中不胜枚举 。
2、拟人
拟人即通过想象把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情感 。这种修辞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同时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 。比如《扬州慢》也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
3、夸张
夸张即故意夸大或缩小表达对象的某种特征或品格,以增强话语的表现力 。夸张可以强烈地表现作者对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的感情态度,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从而激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也可以引发人们的联想与想象,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 。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瀑布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饱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 。
古诗词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4、对比
对比即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运用对比,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

【古诗词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 。
5、设问
设问即故作无疑之问,然后自己回答,以引导读者去思索体会 。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6、反问
反问即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7、对偶
对偶也叫对仗,是指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 。对偶可以使表达的意思更加充分,更加明确;使音律显得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和谐悦耳 。
从结构上看,对偶分为严对和宽对两种 。严对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平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宽对要求不那么严格,宽对不用在律诗中,而是用在散文和骈文中 。
8、互文
互文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在古诗词中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 。
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修辞手法
古诗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叠字、反复、顶针、反语等 。
1. 用典
【作用】 :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
2 。比喻 :
【作用】 : 比喻使所描绘的事物生动、形象 。
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通俗,化冗长为简洁 。
3拟人 :
【作用】 : 拟人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灵性,给人以亲切之感;使所描绘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 。
4双关
【作用】:可以借助双关表达委婉含蓄,意味深长的情感 。
5对比
【作用】 : 对比可以突出各自鲜明的特点,有助于表达思想情感 。
6夸张
【作用】: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
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
7借代 :
【作用】: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
8互文 :
【作用】运用互文手法,使诗句语言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 。
9.设问:
【作用】: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