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三 )


八、通感 。
也叫移觉,是把人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修辞 。如“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郎士元《听邻家吹笙》),诗人用通感的修辞写了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和欢快 。
这些是最基本用得到的
古诗词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在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 。一般而言,像比喻、夸张、拟人、设问、反问、排比等都常见,而且比较容易理解领会,这里重点介绍两种不太常见且理解起来有点困难的修辞手法 。
一、互文 。
“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中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其—是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 。从这个角度讲与“变文”是—致的,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 。这样可以从己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 。又如“求全责备”这—成语,其中“求”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责”就是“球”的意思 。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
其二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 。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 。即“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 。“迢迢”“皎皎”互补见义 。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遥远而明亮的牵牛星与织女星啊!”这类互文,只有掌握了它的结构方式,才能完整地理解其要表达的意思;如只从字面理解,不但不能完整而准确地把握其要表达的内容,还会令人百思而不得其解 。下面结合常见的一些诗文来具体谈—谈互文的具体应用 。
1.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其中“见”与“闻”互补见义 。即“(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 。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木兰诗》)其上句省去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去了“开我西阁门” 。两句要表述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 。表达了木兰回到久别的家中的欢喜之情 。
3.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同上)其中“当窗”与“对镜”为互文 。当窗以取亮,对镜以整容 。全句是说对着窗户照着镜子梳理云鬓并帖上黄花,并非“理云鬓”只当窗而不对镜,亦并非“贴花黄”只对镜而不当窗 。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其中“行”与“灿烂”互补见义 。即“灿烂的日月星汉之运行均若出于沧海之中” 。并非日月只运行而不灿烂,也并非星汉只灿烂而不运行 。
下面类似的句子就不一一分析了 。
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饮湖上初睛后雨》)
这类互文中还有当句互文,即上半句的词语与下半句的词语互相补充才是其原意 。如:
8.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
其中“栗”与“惊”互补见义 。即“使深林与层巅战栗而震惊”,并非栗的只是深林,惊的只是层巅 。
9.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琵琶行》)
其中“下马”与“在船”互补见义 。言主人下了马来到船上,客人也下了马来到船上 。不然 。主人在岸客人在船,这样举酒饯行就可笑了 。
19.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
其中“烟”与“月”互补文见义 。即“烟雾与月光笼罩着一河清水,也笼罩着河边的沙地” 。并非“笼寒水”的只是“烟”而无“月”,也并非“笼沙”的只是月而无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