婵娟诗词知乎 有哪些一念就很美好的古诗词知乎( 三 )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 。“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 。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 。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 。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这中间的转折开阖,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 。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他终于让入世的思想战胜了 。
“明月几时有?”这在九百年前苏轼的时代,是一个无法回答的谜,而在今天科学家已经可以推算出来了 。乘风入月,这在苏轼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在今天也已成为现实 。可是,今天读苏轼的词,我们仍然不能不赞叹他那丰富的想象力 。
下片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找着屋里失眠的人 。“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 。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 。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 。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这几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况,很有哲理意味 。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 。“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 。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 。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 。“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意味深长,传为佳句 。我看,“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 。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都可以互相参看 。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 。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 。《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认为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 。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 。它的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
赏析三: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 。开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 。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 。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引着他 。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来得温暖亲切 。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上宫阙 。虽在尘凡而胸次超旷,一片光明 。下片怀人 。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 。苏轼兄弟情谊甚笃 。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 。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 。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 。“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 。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藉,离别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 。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 。这首词上片执着人生,下片善处人生,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 。词中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并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不假雕琢,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胡仔《苕溪渔隐业话后集》卷三九) 。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 。”《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 “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 。”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 。
- 人到中年,读懂这四首诗词,你就活明白了
- CSM收视率|2022年1月30日综艺节目收视率排行榜(2022知乎答案奇遇夜、2021我们的年度总结大会、超有趣滑雪大会)
- 春节|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关春节的诗句诗词
- 诗词大赛活动策划书怎么写?
- 古诗词大赛主持人开场白怎么写?
- 古诗词大赛主持人开场白格式怎么样?
- 知乎|知乎点赞热门的十个问题,知乎热门话题排行榜
- 诵读古诗词的心得怎么写?
- 毕业留言古诗词范文有没有?
- 清明节诗词策划书范文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