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图片 古诗思维导图鉴赏( 三 )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 。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 。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 。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 。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 。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
如何鉴赏古诗的形象第一讲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1.人物形象:包括诗人的形象(或称为抒情主人公)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 。前者如《春夜洛城闻笛》中抒情主人公———李白的形象,后者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李凝的隐者形象 。从把握形象方面分析,设题时为人物形象的见闻、言行、心情、品质、追求等,后者会再加上人物的身份类别判断;和其他考点交叉,会设题为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语言特点以及对该形象的评价等 。
2.蕴含某种品质或思想的物象:如虞世南《蝉》中“蝉”的形象,韦应物的《闻雁》和赵嘏的《寒塘》中“雁”的形象 。出题的方面为:物象的特点,蕴含的品质或寄托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评价、塑造的方法、语言特点等 。
3.诗歌中常见的塑造形象的方法
(1)细节刻画:人物形象多着重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 。如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 。和着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利用“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闯进来的翩翩少年这一动作,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情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
(2)烘托:如柳宗元《江雪》中为塑造老渔翁的不怕严寒、不怕孤独的高傲品性而进行的环境气氛的烘托 。
(3)对比衬托:如李商隐《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本是借秋日之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但诗人却先写它春日的情景 。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的零落憔悴 。
(4)比兴手法:如白居易的《长相思》巧妙沿袭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思妇怀远之情的深长和凝重 。下片直达念远恨别的情怀,并点明思妇怀远的时间(月明)、情状和地点(倚楼) 。
(5)抒情方式:抒情主人公可以直接抒发胸臆,情景交融,寓事于情 。如《长相思》 。
高考对诗歌中形象的考查一般可涉以下几个方面:
(1)关键词句的理解,包括内容含义,在全诗中的作用及特点等 。
(2)人物性格的理解和把握 。
(3)景物特征及其作用的理解和把握 。
(4)诗中物象、意象的理解和把握 。
(5)全诗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
(6)所用典故的含义和作用 。
古诗端午唐文秀赏析《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
不能洗得直臣冤 。
诗人简介:无 。大概距今1300年 。
诗的大概意思: 端午节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为什么而设立的?只是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于是我站在楚江上追思,眼前一片烟泼浩淼,空空荡荡,我轻蔑地笑了,为什么如此宽阔的大江,就不能包容一颗爱国的心,不能为敢于说真话的人洗刷冤屈呢?
古诗《独不见》的赏析独不见
唐代:李白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西池 。
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
【赏析】
这首诗写白马子(边塞儿)远戍边塞,闺中人忆之而流泪 。以此称颂坚贞的爱情,中含反战情绪 。
全诗可分为四段 。前四句写边塞已入隆冬,积雪很厚,本无法戍边,而边塞儿仍然艰苦戍边 。黄龙、天山,泛指边塞之地,并非实指 。春惠四句写闺中人从春思念到秋,从中承受了春花秋月,虫鸣草衰,孤独难耐的思念之苦痛 。“忆与君别年”四句写闺中人花开花落,年复一年的思念,以桃树的从幼小到长高、花落、枝枯为见证 。这八句中均含岁月流逝,青春易老的悲痛 。末二句点明题意 。一“空”字饱含绝望之感 。
古诗鉴赏技巧一.鉴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