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古诗词 赞美红薯的诗词

1、咏地瓜 其一
清代:徐宗勉
藷蓣登场共有年,栗薪无用架中田 。何曾守护劳王父,犹忆耘锄仰昔贤 。
交错禾麻皆唪唪,栽培根柢乃绵绵 。剥菹绝胜烹瓠叶,应补农书第一篇 。
译文:
薯种蓣麦登场共有年,栗薪没有用架中田 。何曾守护慰劳王父,还记得从前的贤人除草锄抬头 。
交错禾麻都唪唪,栽培根柢就绵绵 。剥菹绝胜烹瓠叶,应补农书第一篇 。
2、咏地瓜 其二
清代:徐宗勉
何堪薪桂米如珠,疐龁还留菜色无 。篝满争如收黍稷,藤抽果尔敏蒲庐 。
翻匙雪共齑成粉,切玉香同笋入厨 。风雨调和疆场辟,苍生长饱海东隅 。
译文:
怎么能像珍珠柴桂米,疐咬回去留面色无 。点满争如收黍稷,藤条抽果你敏捷蒲房屋 。
雪一起捣碎成粉翻匙,切玉香同笋进入厨房 。风雨调和战场开辟,人类长饱海东隅 。
3、咏地瓜 其一
清代:黄化鲤
兽掌龙蹄并有名,匀匀禹甸种初成 。自从海外传嘉植,功用而今六谷争 。
译文:野兽掌握龙蹄都有名字,均匀均匀禹甸种初成 。从海外传俊,功效而现在六谷争夺 。
4、薯米
清代:胡健
番薯当米度年华,鼓腹安闲海外家 。义士不须劳指囷,将军何事慨量沙 。
笑殊香粳供天府,喜并山芋唤地瓜 。一自岛隅分种后,风流随处咏桃花 。
译文:
番薯在米度年华,鼓腹安闲海外家 。正义的人不须劳累手指屈曲,将军什么事感慨量沙 。
笑很香粳供给天府,喜都山芋唤地瓜 。一个从岛角分别种植后,风流随处咏桃花 。
5、和陶酬刘柴桑
宋代:苏轼
红薯与紫芽,远插墙四周 。
且放幽兰春,莫争霜菊秋 。
穷冬出瓮盎,磊落胜农畴 。
淇上白玉延,能复过此不,
不思马少游 。
译文:
红色和紫色芽薯,远插墙四周 。而且放幽兰春,不要争霜菊秋 。
严冬在瓮盎,磊磊胜利农耕地 。淇水上白玉延,能够再次经过这不,不想马少游 。
红薯古诗词 赞美红薯的诗词

扩展资料:番薯最早种植于美洲中部墨西哥、哥伦比亚一带,由西班牙人携至菲律宾等国栽种,番薯最早传进中国约在明朝后期的万历年间,分3条路线进入中国―云南、广东、福建 。
一般普遍认为,番薯的引入中国,源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明时,多年在吕宋(即菲律宾)做生意的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同其子陈经纶,见当地种植一种叫“甘薯”的块根作物,块根“大如拳,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 。
想到家乡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贫瘠,粮食不足,陈振龙决心把甘薯引进中国 。1593年菲律宾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视甘薯为奇货,“禁不令出境” 。
陈振龙经过精心谋划,“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并在绳面涂抹污泥,于1593年初夏,巧妙躲过殖民者关卡的检查,“始得渡海” 。航行七天,于农历五月下旬回到福建厦门 。甘薯因来自域外,闽地人因之称为“番薯” 。陈氏引进番薯之事,明人徐光启《农政全书》、谈迁《枣林杂俎》等均有论及 。
番薯传入中国后,即显示出其适应力强,无地不宜的优良特性,产量之高,“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 。加之“润泽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荠”,故能很快向内地传播 。
十七世纪初,江南水患严重,五谷不收,饥民流离 。彼时,科学家徐光启因父丧正居住在上海家中,他得知福建等地种植的番薯,是救荒的好作物,便自福建引种到上海,随之向江苏传播,收成颇佳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番薯
简短古诗词五十首蚕妇
[宋] 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
悯农1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
悯农2
唐 李 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

王安石 宋
墙角数枝梅,
淩寒独自开 。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
王维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