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石器时代|人类石器时代概况( 二 )


早期文化
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和中更新世 。迄今最早的石器发现于东非坦桑尼亚的奥杜瓦伊(又译“奥杜韦”)峡谷、肯尼亚的科比福拉以及埃塞俄比亚的奥莫和哈达尔地区 。年代距今约300万~200万年 。在旧石器时代早期,非洲存在着两大石器文化传统:奥杜韦文化和阿舍利文化 。这个时期,文化的发展非常缓慢,从地中海沿岸地区到好望角,文化上明显一致 。
奥杜韦文化
奥杜韦文化发现于奥杜瓦伊峡谷的第1层和第2层下部,也发现于北非阿尔及利亚的艾因哈奈什 。典型工具是砍斫器 。比奥杜韦文化稍晚出现的是阿舍利文化,在北非和奥杜瓦伊峡谷第2层的上部,有早期阿舍利文化的粗制手斧 。在奥杜瓦伊峡谷的第3层和第4层以及在整个非洲大陆,由于软锤技术的使用,出现了更薄的手斧,具有更浅平的石片疤和更规整的刃缘,这是阿舍利文化的特征 。这时的薄刃砍斫器比以前数量更多,小的轻型工具也制作得更规整 。一般认为,奥杜韦文化的石器是由能人(如奥杜瓦伊的能人、科比福拉的1470号人)制作的,而阿舍利文化则是与直立人(如北非的毛里坦人)相联系的 。
到其后的晚更新世时,随着气候的变化和撒哈拉沙漠的形成,北非和撒哈拉以南地区的文化就开始出现了差别 。
早期
这个时期各地的旧石器文化呈现出地方的特点 。在北非生活着尼安德特人,在撒哈拉以南地区则生活着罗得西亚人 。整个北非和尼罗河河谷以及撒哈拉的大部分地区,在晚更新世的大部分时期内,存在着一种勒瓦娄哇-莫斯特文化,这是受西亚和南欧的莫斯特文化影响的结果 。除了昔兰尼加以外,这一传统有变化地继续存在到公元前1.5万年和1.2万年之间 。在撒哈拉以南地区,存在着一种以南非为中心的福尔史密斯文化,它继承了阿舍利文化传统,广泛分布于草原地区 。手斧和薄刃砍斫器变小,制作更加精致 。而共生的轻型工具在制作上更广泛地使用勒瓦娄哇技术 。在森林地带,发展了另一种以东非为中心、但在南非也有发现的桑戈文化,这是一种适应于森林环境的文化,其特征是加工木头的工具很发达,特别是重型的手斧、大尖状器和高背“刨刀” 。
中期
其重大进展之一,是人类扩大了居住范围 。在欧亚大陆,人类进入了高纬度地区;而在非洲,则是向森林和干燥地区扩展 。人类的这种扩展之所以能够成功,完全是由于技术上的进步 。由于适应于不同的生态环境,各地的旧石器文化呈现出日趋明显的地方特色 。
晚期
这一时期在北非,尼罗河河谷地区的文化,称为霍尔穆桑文化,典型器物是带锯齿的石片和雕刻器;在昔兰 尼加,发现了在非洲极少见的以石叶为主的代拜文化,出现了用间接打击法生产并进行陡直修理的石叶、琢背石叶、雕刻器和端刃刮削器,与欧洲和西南亚某些地区的旧石器晚期文化的类型是一致的;在马格里布,发现了在勒瓦娄哇和莫斯特文化基础上形成的阿替林文化,典型的器物是带肩的尖状器 。
在撒哈拉以南地区,森林环境和草原环境两种文化的区别继续存在,石制工具全面变小 。东非、西非和中非赤道森林地区的卢彭巴文化,基本上继承了桑戈文化的传统,但手斧和大尖状器减少,以石片制作的小型石器增多,而最具代表性的是一种细长并经过两面加工的尖状器 。在从非洲之角到好望角的草原地区,发展了斯百思特网蒂尔贝文化,其典型特征是存在似石叶的石片,以及由修理台面的石核上打下来的短而宽的石片,另外还有两面修理的尖状器 。
文化特点
非洲旧石器晚期文化的特点在于各地都有发达的尖状器 。虽然似石叶的石片也有发现,但还没有成为制作石器的主要坯料 。到旧石器时代晚期之末,各地的细石器工业开始形成了地方的特点 。
旧石器时代晚期之末到中石器时代,从世界范围来看,这是一个地区化和细石器化的倾向日趋显著的时期,非洲也是如此 。
考古学家一般把这一地区的旧石器文化称为“砾石和石片石器传统”或“砍斫器传统” 。在这个传统之下,又可分出若干地方类型,如分布于缅甸伊洛瓦底江流域的安雅辛文化,分布于泰国西部芬诺河流域的芬诺伊文化,发现于马来西亚西北部霹雳河流域哥打淡地方的淡边文化,分布于印度尼西亚中爪哇南部海岸巴索卡河河谷的巴芝丹文化,分布于菲律宾巴拉望岛西南海岸的塔邦文化等 。这一地区的旧石器材料,虽然从早期到晚期都有,但很不完备,存在许多地区和时间上的空白,不少遗址缺乏可靠的年代学证据 。人类化石的发现也不平衡,除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外,其他地区十分稀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