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晚照的诗词 《春江花月夜》全诗和诗意

  1. 原文: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

    【春江晚照的诗词 《春江花月夜》全诗和诗意】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
  2. 诗意:
    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 。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
  3.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 。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

春江晚景的诗词春江晚景
宋 惠崇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
诗人介绍
惠崇(?~1017?)北宋僧人、画家、诗人 。建阳(今属福建建阳县)人,一作淮南人 。他擅长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汀远渚、潇洒虚旷之象 。王安石《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说:"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 。"苏轼、黄庭坚、王庭□等也有诗称赞他的画,其中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尤为后人所称许 。
惠崇与剑南希昼、金华保暹、南越文兆、天台行肇、汝沃简长、贵城惟凤、江南宇昭、峨眉怀古,合称"九僧";与魏野、寇□、林逋、潘阆等俱宗贾岛、姚合,同属晚唐派 。九僧与西□诗人同时,而作风不同 。他们专精五律,多写生活琐事与自然小景,忌用典,尚白描,锻炼推敲,力求精工莹洁 。其佳句多在颈联,如宇昭的"马放降来地,雕盘战后云",希昼的"春生桂岭外,人在海门西",即见称于欧阳修 。九僧中惠崇最杰出 。他有《摘句图》一百联,为人传诵 。他的《访杨云卿淮上别墅》,可为五律代表,诗中"河分冈势断,春入烧痕青"一联,雄浑工致,最为精警 。
诗词赏析
诗的前三句写了六样景物:竹子、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苇 。第一句写地面景;第二句写的是江上景;第三句写的是岸边景 。这首题画诗,除了写了以上画面上有的景物,还写了要凭触觉才能感到的水之“暖”、要用思维才能想出的鸭之“知”、要靠经验和判断才能预言的河豚之“欲上” 。这些都不是目能所见,是通过诗人的想象和联想得之于视觉之外、得之于画面之外的,而这首诗的高妙处,正在于以这些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面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勃,情趣盎然,不复是无机的组合、静止的罗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