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之美的诗词-百度 生活中关于艺术之美的名言( 八 )


这首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其一,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 。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 。”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 。其二,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手段都极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 。其三,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 。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都是多么凝炼优美、多么叩人心扉的语句啊!
白居易本来就是一个关心下层人民,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这次他又用浅近流转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动人怜惜的风尘女子形象 。由于这首诗,白居易的名字也就更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三十年后唐宣宗在为白居易写的一首诗中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连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背诵,稍有文化的汉族人就更不用说了 。
(三)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这是《稼轩词》中突出的爱国篇章之一 。它的思想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写作者抗敌救国的雄图大志 。二、写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和为国效劳的忠心 。
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辛弃疾六十四岁时,被召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 。这以前,辛弃疾被迫退居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了 。起用他的是执掌大权的韩侂胄 。因为那时蒙古已经崛起在金政权的后方,金政权日益衰败,并且起了内乱 。韩侂胄要立一场伐金的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 。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 。镇江在那时濒临抗战前线 。辛弃疾初到镇江,努力作北伐的准备 。他明确断言金政权必乱必亡 。他又认为:南宋要取得对金作战的胜利,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他曾对宋宁宗和韩侂胄提出了这些意见,并建议应把对金用兵这件大事委托给元老重臣 。这无疑是包括辛弃疾在内的 。可是韩侂胄一伙人不但不能采纳,反而有所疑忌不满,他们借口一件小事故,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 。开禧元年(1205)索性把他调离镇江,不许他参加北伐大计 。辛弃疾二十三岁从山东起义南来,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在南方呆了四十三年,开始遭到投降派的排挤,现在又遭到韩侂胄一伙人的打击,他那施展雄才大略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 。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时代背景 。
这首词题为“京口北固亭怀古”,所以一开头就从镇江的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说起 。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国的首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 。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怀古,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在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孙仲谋(即孙权),只是现在已无处可寻了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谓孙仲谋英雄事业的风流余韵,现已无存 。“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字 。刘裕在京口起兵讨伐桓玄,平定叛乱 。“想当年”三句,颂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 。作者借这些京口当地的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隐约地表达自己的抗敌救国的心情 。
下片“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几句也是用历史事实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的年号 。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 。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的北伐之策,打无准备之仗,结果一败涂地 。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在狼居胥山(今属内蒙古自治区)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 。宋文帝听了王玄谟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辛弃疾用宋文帝“草草”(草率的意思)北伐终于惨败的历史事实,来作为对当时伐金须做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从事的深切鉴戒 。“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 。韩侂胄于开禧二年北伐战败,次年被诛,正中了辛弃疾的“赢得仓皇北顾”的预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