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语言谢的诗词 描写语言的诗词,谚语,俗语( 六 )


张仲素《王昭君》
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 。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 。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 。西风吹老丹枫树 。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 。深山夕照深秋雨 。
林黛玉《五美吟.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
红颜命薄古今同 。
君王纵使轻颜色,
予夺权何畀画工?
大江朝纲《和汉朗咏集·王昭君》
翠黛红颜锦绣妆,泣寻沙塞出家乡 。
边风吹断秋心绪,陇水流添夜泪行 。
胡角一声霜后梦,汉宫万里月前肠 。
昭君若赠黄金赂,定是终身奉帝王[1] 。
诗歌怎么写1、诗歌分古体诗歌和现代诗歌 。写古体诗歌建议先多多欣赏一些古典诗词,而后进行简单的模仿 。其次必须学会平仄押韵规则 。
无语言谢的诗词 描写语言的诗词,谚语,俗语

2、优秀的现代诗歌都比较注重诗歌的音韵美,用简单的话语描写一种意境或者意象 。重点是要有诗歌的意境和意象,不能简单的白话用诗歌的格式堆积 。诗歌是灵动性的 。
无语言谢的诗词 描写语言的诗词,谚语,俗语

3、其次就是多模仿,先学会模仿别人写的慢慢才会领会诗歌的要领写出自己的作品 。比如别人写一个“拉着纤绳的船夫”你就可以来一个“拉着板车的车夫”嘛,模仿也是一种创作 。
无语言谢的诗词 描写语言的诗词,谚语,俗语

扩展资料:
诗歌的表现手法
1、比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 。”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 。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 。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 。把“云彩”“金柳”都当作人来看待 。
以人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 。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 。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
2、夸张
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 。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 。
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 。打油诗是市井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 。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打油诗:“一朵棉花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高射炮 。”读后却反而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出美的感觉 。
3、借代
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 。它与比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 。
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 塑造诗歌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还可以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 。唐代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吟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又觉得用“僧敲月下门”亦可 。
究竟是“推”还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状,不料毛驴挡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韩愈,当侍卫将贾岛带到他的马前,贾岛据实相告,韩愈沉思良久,说还是用敲字较好 。
因为“敲”有声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记敲门声,便使得那种情景“活”起来,也更显得环境的寂静了 。前述《枫桥夜泊》的“乌啼”和“钟声”,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 。
参考资料:
诗歌-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