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欣赏|10大草书大家作品欣赏( 二 )


NO.4 孙过庭
草书欣赏|10大草书大家作品欣赏



孙过庭《书谱》局部
孙过庭,648年生,703年逝世,字虔礼,其籍贯有二说:一说陈留(今河南开封)人;一说富阳(今杭州西南部)人 。一般均称富阳人,可是他自称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陈子昂为其作墓志铭,谓过庭“四十见君,遭谗慝之议 。”他是唐高宗、武则天时人,官右卫胄曹参军、率府录事参军 。擅长书法和书法理论,他博雅能文章,真行草书尤工 。草书师法“二王” 。“工于用笔,俊拔刚断”(《书断》),如“丹崖绝壑,笔势坚劲”(唐韦续《续书品》) 。以草书擅名,尤妙于用笔,隽拔刚折,尚异好奇 。他又善于临摹古帖,往往真赝不易分辨 。唐高宗曾谓过庭小字足以迷乱羲、献,其逼真可知 。陈子昂《祭率府孙录事文》说:“元常既殁,墨妙不传,君之遗翰,旷代同仙 。”把孙书迹,比作魏的钟繇,可见对孙氏的书法造诣推崇备至 。过庭又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著有《书谱》,深得书法之旨趣 。至今流传,成为学习草书的楷范 。宋高宗评述:“《书谱》匪特文词华美,且草法兼备 。”可见此《书谱》不但书法浓润圆熟,而且文中有很多精辟的独到见解,可以说是书文并茂的典范 。
孙过庭书法,上追“二王”,旁采章草,融二者为一体,并出之己意,笔笔规范,极具法度,有魏晋遗风 。
NO.5 张旭
草书欣赏|10大草书大家作品欣赏



张旭狂草《古诗四帖》局部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 。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 。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 。陆氏世代以书传业,有称于史 。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 。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 。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 。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 。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 。史称“草圣” 。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 。相传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因此而得草书之神 。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 。张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 。
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
NO.6 怀素
草书欣赏|10大草书大家作品欣赏



怀素《自叙帖》局部
怀素(737~799),唐代书法家 。俗姓钱,字藏真,湖南零陵郡人 。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卒于德宗贞元十五年(799) 。因他出家为僧,书史上称他“零陵僧”或“释长沙” 。
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和张旭齐名 。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 。可以说是古典的浪漫主义艺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他也能做诗,与李白、杜甫、苏涣等诗人都有交往 。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百思特网写,时人谓之“醉僧” 。他的草书,出于张芝、张旭 。唐吕总《读书评》中说:“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宋朱长文《续书断》列怀素书为妙品 。评论说:“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 。”
怀素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忽发出家之意”,父母想阻也阻止不了 。他在《自叙帖》里开门见山他说:“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喜笔翰 。”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十分惊人的 。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 。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 。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蕉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 。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乾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 。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 。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