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数字九有关的古典诗词 数字九在古代的有关传说和意义

在中国的数文化中 , “九”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数字 。“九”在字形、字音和字义各方面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意蕴 。它超越了数的概念 , 渗透进传统的民俗文化中 。
民俗文化中的“九”文化体现在很多领域 , “九”在很多民族的神话、传说、史诗中受到青睐 , 与宗教结下不解之缘 , 在民俗生活中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尊崇 。“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之重要和影响 , 很值得关注的是 , “九”植根于岁时节日之中 , 是人们心目中的吉数 , 古代传说天有九重 , 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
九天指传说中的玉皇大帝居住的地方 。后来形容极高极高的天空 。皇帝号称九五至尊 , 九为阳数 , 《周易》称九为阳爻、六为阴爻 , 这上下两部书在选取事例时分别以九九八十一或六六三十六为数 , 用以区分善恶 , 暗合《易经》 , 可谓用心良苦 。九为阳数之极 , 取九九道成 , 爱重九之名:农历九月九日为重九;古人认为九属阳之数 , 故重九又称重阳 。
在中国古代皇帝与“九”有着密切关系 , 九为阳数的极数 , 即单数最大的数 , 于是多用九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 , 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 , 帝王之位称“九五” , 帝王称“九五之尊’” 。
关于“九”的传说有玄龟背负河图洛书、伏羲氏创九九八十一卦、文王创后天八卦减至64数 , 九在卦数中为阳爻 , 故九月初九有重阳之称 。
与数字九有关的古典诗词 数字九在古代的有关传说和意义

扩展资料:
“九九重阳”的来历:
“九月初九”在民俗中被称为重阳节 , “九”和“阳”等同成为人们的共识 , 要追溯到《周易》 。《周易》大约形成于商末周初 , 其中的阴阳八卦等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后世人们的思维模式及行为方式 。
在《周易》中 , 数字“九”是一个重要的符号 , 也正是在《周易》中 , “九”作为“阳”的属性被确定了下来 。《周易》里面把阳爻称为“九” , 把阴爻称为“六” 。如我们熟悉的乾卦 , 是由六个阳爻组成 , 爻辞:“九五 , 飞龙在天” , 其中“九五”就指的是乾卦从下到上第五个阳爻 。
九月初九 , 也就是重九 , “九”与“阳”对应 , 这也就是为什么九月初九会被称为重阳节了 。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说道:“岁往月来 , 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 , 而日月并应 , 俗嘉其名 , 以为宜于长久 , 故以享宴高会 。”
可以看出 , 人们已将“九”阳的寓意与“九”长久的象征结合起来了 , 而且在曹丕的时代 , 九月初九这一天 , 已经形成了享宴高会的风俗 。关于重阳节 , 我们最熟悉的一个做法是“插茱萸” , 这一习俗大约西汉时期就有了 , 《西京杂记》卷三曰:“九月九日 , 佩茱萸 , 食蓬饵 , 饮菊花酒 , 令人长寿” 。
随着时代的发展 , 重阳习俗在不断变化 , 比如唐代重阳节依旧盛行插茱萸 , 大多是女子和儿童佩戴 , 有些男子也佩戴;唐以后则流行起佩戴菊花 , 宋元以后 , 菊花大有超过茱萸的势头 。不过 , 在古代 , 重阳日以阳驱邪、祈求寿命长久的愿望则变化不大 。
其实 , “重阳”这个词先秦时期就有 , 屈原的《远游》曰:“集重阳入帝宫兮” , 但这里的“重阳”是指天 , 而“重阳”专指重阳节大概要到了汉代以后 。诗词中最早提到重阳节的 , 可能是《艺文类聚·岁时中》收录的一首:“献寿重阳节 , 回鸾上苑中” 。
此外 , 人们熟悉的重阳节名句则有“待到重阳日 , 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菊花何太苦 , 遭此两重阳”(李白)、“逢高欲饮重阳酒 , 山菊今朝未有花”(张籍)、“自从九月持斋戒 , 不醉重阳十五年”(白居易)等等 。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重阳说“九” 古人眼中的神奇数字
每句中都有数字的古代诗词名句十二个月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