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真相大揭秘|揭露的14个食物真相( 二 )


食品真相大揭秘|揭露的14个食物真相



如果自己经常疲劳,不如多找找原因,是运动太少,还是营养不合理,还是百思特网睡眠不足,或是工作压力太大,等等 。如果不找原因,只想靠吃一只海参解决,恐怕不够理性 。
7 解酒药吃解酒药的确不能消除喝酒的全部害处,甚至因为以为「有解酒药护体」,反而让有些人喝酒时胆子更大、喝得更多,恐怕就适得其反了 。
我国推荐男性每日饮酒不超过25克酒精,女性不超过15克酒精 。
美国推荐男性不超过24克酒精,女性不超过12克酒精 。
在酒桌上,基本上没有不超过这个限量的 。喝醉了属于急性中毒,没有喝醉也是慢性中毒 。长期超推荐量喝酒,不仅有害消化道、肝脏、血管,还会升高多种癌症的风险,恐百思特网怕解酒药是解决不了的 。
8 酵素市售「酵素口服液」和家里酿的「水果酵素」并不是「酶制剂」 。人家喝的是「果蔬发酵液」,在产品类别上都写得很清楚 。所以,用「酶进了肠道会失活」来证明酵素口服液没有用,这个批判有点驴唇不对马嘴 。

近期有若干国内的研究论文和学位论文,表明这类果蔬发酵液里含有多种有机酸、还原糖、多种B族维生素,可能还有其他微量代谢产物 。但是,研究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具体能产生多大保健作用,什么发酵工艺最合理,喝多少量最合适,还有待继续研究 。
需要提示的是,自酿果蔬发酵液尽管可能酸酸甜甜还带点酒味,但一定不要当成饮料喝太多,100毫升到头了 。因为酿造中可能产生微量甲醇和氨基甲酸乙酯,它们都是有毒物质 。自家酿的「酵素」没有质量控制,危险性更大 。
9 儿童酱油儿童酱油这个当年是我第一个质疑的 。我的质疑是,它瓶子小,卖得比普通酱油贵,但和普通酱油没多大区别,配料和营养成分都几乎一样 。
并不是说它会有害,只是说它并不是更适合儿童的产品,钠并不更低,营养价值未必更高,也没有相关标准 。所以,直接买普通的优质酱油就好了 。
一岁以内的宝宝不要吃酱油,两三岁的宝宝也要严格控制食物的咸度,不管是不是儿童酱油都要限量 。
10 养胃饼干说养胃饼干不靠谱,是说它没有保健食品认证,却非要宣称保健功效,不合法 。和普通食品相比,它卖那么贵也很离谱 。
但是,那篇文章中说养胃饼干还不如苏打饼干,就有点跑偏了 。
苏打饼干对胃也未必有好处 。苏打饼干的脂肪和热量并不比其他饼干低,而血糖反应在各类饼干中却是最高的,糖尿病人根本不值得吃,这个我专门撰文说过 。苏打饼干对胃酸少的患者没什么好处,只是对胃酸过多的患者可能起到暂时缓解不适的作用 。
食品真相大揭秘|揭露的14个食物真相



简单说,两种饼干都不要吃,直接吃好三餐就对了 。
11 初产蛋初产蛋的营养价值到底多高,没有看到数据,很难评价是否其中某些微量成分比其他鸡蛋更高 。
鸡蛋中含有几百种蛋白质,以及卵磷脂、叶黄素、玉米黄素、12种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不是只有蛋白质而已 。但整体来说,一个蛋就算某些微量营养素指标上和其他蛋有一丁点差别,也很难在一天营养供应中起到明显作用 。
就人类宝宝而言,第一个孩子寄托着父母最多的期待 。也许有人把这个理念套到了鸡蛋身上,第一只蛋也最能寄托母鸡的期待…这逻辑听起来很可爱 。
所以,想凸显自己的高档生活,买初产蛋吃完全没有问题,反正鸡蛋再贵还能贵到哪里去呢?
12 黑糖黑糖和普通红糖的差别,在于它经过长时间的熬制,发生美拉德反应的程度高,颜色特别深 。美拉德反应会产生香气,所以黑糖的风味比普通红糖更加浓郁 。不过,也有一个副作用——产生的丙烯酰胺含量更高 。
丙烯酰胺是美拉德反应的一个副产物 。它在经过加热颜色很深重的碳水化合物食品中都有出现,比如薯片、油条、面包皮、咖啡等 。黑糖的丙烯酰胺含量高达1000微克/公斤以上,最高样品达到2740微克/公斤,这个早就有台湾消协测定数据的新闻了 。
食品真相大揭秘|揭露的14个食物真相



理论上说,它的AGEs含量(一类美拉德反应的末期产物)应当也是含量更高的,但至今还没有数据 。这些美拉德反应末期产物在少量摄入时促进食欲,多了就有可能促进衰老和慢性病了(有少数动物实验和人群调查研究,但尚无定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