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语文古诗词默写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诗文默写( 四 )


102.苏轼《浣溪沙》中“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这句诗蕴含事在人为的道理 。
103.《游山西村》这首七律诗的“__________, _________ 。”两句诗,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
104..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请你写出两句来:⑴__________⑵. __________
105.从课内或课外找出两句
⑴描写花的诗句:
⑵描写山的诗句:
⑶描写山的诗句:
⑷描写鸟的诗句:
106.在古今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请你写出两个,并写出作者.
⑴__________作者_____
⑵__________作者_____
107.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写到了“月”,如“明月别枝惊鹊”,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月的诗句 。⑴__________ 。⑵__________ 。
108. 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请写出中学学过的唐诗中这样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 。
109.古代诗词中,写春雨的句子很多,请你默写出两句(所写的句子中须含“雨”字,如“清明时节雨纷纷” 。)_________;__________ 。
110.初中课本中以春景写冬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
111.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美诗句把江水浩淼平阔,轻风和顺,波平浪静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
112.陶渊明在《饮酒》中表现自己在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3.《次北固山下》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
114.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中与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115、辛弃疾的《西江月》中,以动衬静,使用对偶方法,描绘乡村夏夜恬静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116. 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描写农村优美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7.、在生活中,我们常用成语“柳暗花明”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 。这个成语出自陆游的《游山西村》,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18.、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9.白居易在《观刈麦》一诗中深入所写对象的内心,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环境下近乎变态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0.《过零丁洋》中直抒胸臆,表明作者文天祥以死明志的决心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1.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代落花立言,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以精辟的议论,揭示封建政治与人民对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 。从你所积累的古诗词中选出两句表现“百姓苦”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上语文古诗词默写94、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95、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
96、都变做了土 。
97、官船来往像乱糟糟的乱麻,全都靠你来抬高名誉和地位 。
98、眼看着吹翻了这一家,又吹伤了那一家,又吹得水流干枯鹅也飞跑啦!
99、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 。
九上语文古诗词默写97: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
98: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99: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10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九上语文古诗词默写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笑从双脸生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九上语文古诗词默写89.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90.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