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健康的古诗词 关于健康的古诗( 二 )


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 。―――《淮南子》西汉刘安等
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 。―――《幽梦续影》清朱锡绶
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 。―――《医述》清程杏轩
善养生者,先除欲念 。―――《男女绅言》明陈继儒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素问·移精变气》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卫生宝鉴》元罗天益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心胸里头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 。―――谚语
千保健,万保健,乐观方才是关键 。―――谚语
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 。―――谚语
生气催人老,快乐变年少 。―――谚语
遇怒不要恼,遇难莫急躁 。―――谚语
常乐常笑,益寿之道 。―――谚语
房宽地宽,不如心宽 。―――谚语
知足者常乐,善笑者长寿 。―――谚语
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 。―――谚语
笑口常开,百病不来 。―――谚语
治病必先治神,药疗必先心疗 。―――谚语
忠诚是长寿之本,善良是快乐之源 。―――谚语
生活上适度,精神上大度 。―――谚语
养生必先养德,大德必得其寿 。―――谚语
生理卫生强身,心理卫生强心 。―――谚语
要享福,常知足 。―――谚语
饮食养生
食不语,寝不言 。―――《论语》春秋战国孔丘
节饮自然脾健,少餐必定神安 。―――《续附·养生要诀》明 胡文焕
一顿吃伤,十顿喝汤 。―――谚语
上床萝卜下床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谚语
凡食热胜冷,少胜多,熟胜生,淡胜咸 。―――《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 。―――《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等
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 。―――《养生四要》明 万全
饥不暴食,渴不暴饮 。―――谚语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 。―――《圣济总录》宋官修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食欲少而数,不欲顿多难消,常如饱中饥,饥中饱 。―――《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多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 。―――《养生肤语》明陈继儒
谷肉果菜,食养尽心,无使过之,伤其正之 。―――《素问·五常政大论》
汤泡饭,嚼不烂 。―――谚语
服饵不备五味四气而偏食之,久则脏腑偏倾,而生其病矣 。―――《素问玄机病原式》金元 刘完素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 。―――《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食毕,饮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脐 。―――《昨非庵日纂》明郑宣
要想身体健,食物要新鲜 。―――谚语
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 。―――《嘉业堂丛书》清刘承干
莫吃空心茶,少食中夜饭 。―――《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膏梁厚味有损身体,粗茶淡饭延年益寿 。―――谚语
寒从脚起,病从口入 。―――谚语
朝食三片姜,犹如人参汤 。―――谚语
晚上少吃一口,肚里舒服一宿 。―――谚语
安谷则生,绝谷则亡,饮食自倍,肠胃耐伤 。―――《养生要诀》明胡文焕
凡有喜嗜之物,不可纵口,当念病从口入,惕然自省 。―――《养生四要》明 万全
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 。―――《养生要集》唐 张湛
凡食物不能废咸,但少加使淡,淡则物之其味真性俱得 。―――《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
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节饮食乃却病之良方 。―――《仁斋直指方论》宋 杨士瀛
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随息居饮食谱》清王世雄
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一天三顿粥,郎中朝我哭 。―――谚语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谚语
药补不如食补 。―――谚语
热饭冷茶泡,娘做郎中医不好―――谚语
寒从脚上起、病从口中入 ―――谚语
贪吃贪睡,添病减岁 ―――谚语
甜言夺志、甜食坏龄 ―――谚语
吃馍喝凉水,瘦成干棒槌 ―――谚语
五谷杂粮多进口,大夫改行拿锄头 ―――谚语
少吃多餐,益寿延年 ―――谚语
暴食暴饮易生病,定时定量可安宁 ―――谚语
肉生火,油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 。―――谚语
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 。―――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