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会考|2019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
地理会考(2019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
学业水平测试相对高考而言,难度不算太大,大家都不要太担心 。地理作为文科中的“理科”,相较其他学科,在答题方面也更侧重逻辑性,所以小编建议大家平常学习地理的时候,就要多加思考,多加记忆地理书上的各种图哈,加油,学考必过!
自然地理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统)——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外部:
(1)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2)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自身:
(3)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周期11年
(2)影响:发出电磁波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发出高能带电粒子——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
影响地球气候、灾害——水旱灾害,诱发地震
4.自转、公转的特点
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
——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
(3)地转偏向力: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
6.昼夜长短的变化
(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到秋分,秋分到冬至,北半球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 。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
(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
(4)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
7.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
(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
(3)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
(4)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
(5)直射问题:一年之中,有两次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之间,有一次直射是南北纬回归线 。没有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分别到达南北极的纬度 。
(6)日出日落:昼夜长短 。日出变早,日落同程度变晚 。(7)影子问题:太阳高度角变小,影子变长 。
8.四季的变化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
9.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 。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的三大类
(1)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3)变质岩(变质作用) 。
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三大类岩石转化图)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造成地表高低不平 。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 。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 。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百思特网固结成岩作用 。
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u型)、流水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山前;河漫滩——河流中下游;三角洲——入海口); 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
- 乌鲁木齐|2019乌鲁木齐各区县人口排行 乌鲁木齐历年常住人口数一览
- 中国历史文化地理读后感1000字
- 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怎么写?
- 高三地理下学期教学计划写法怎么样?
- 高一上学期地理教学计划如何写?
- 村副主任个人述职报告怎么写?
- 双十一创意广告语怎么写?
- 高中地理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总结如何写?
- 地理教师教学个人工作总结写法怎么样?
- 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如何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