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诗词 描写莲花的古诗词( 八 )


“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扇子是夏天用来趋走炎热 , 到了秋天就没人理睬了 , 古典诗词多用扇子的来比喻被冷落的女性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 , 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又将词情从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拽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 。
“等闲变却故人心 , 却道故人心易变”二句:因为此词是模拟女性的口吻写的 , 所以从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地自责与悔恨 。纳兰不是一个负心汉 , 只是当时十多岁的少年还没主宰自己的命运 。其实像李隆基这样的大唐皇帝都保不住心爱的恋人 , 更何况是纳兰 。
“骊山语罢清宵半 , 泪雨零铃终不怨”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 。七夕的时候 , 唐杨二人在华清宫里山盟海誓 。山盟海誓言犹在 , 马嵬坡事变一爆发 , 杨贵妃就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据说后来唐明皇从四川回长安的路上 , 在栈道上听到雨中的铃声 , 又勾起了他对杨贵妃的思恋 , 就写了著名的曲子《雨霖铃》 。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 , 也不生怨 。
“何如薄幸锦衣郎 , 比翼连枝当日愿” 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诗句 , 承接前二句句意 , 从另一面说明主人公情感之坚贞 。
全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 , 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 。词情哀怨凄婉 , 屈曲缠绵 。“秋风悲画扇”即是悲叹自己遭弃的命运 , “骊山”之语暗指原来浓情蜜意的时刻 , “夜雨霖铃”写像唐玄宗和杨贵妃那样的亲密爱人也最终肠断马嵬坡 , “比翼连枝”出自《长恨歌》诗句 , 写曾经的爱情誓言已成为遥远的过去 。而这“闺怨”的背后 , 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 , “闺怨”只是一种假托 。故有人认为此篇别有隐情 , 词人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 , 说明与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 , 生死不渝 。
二、望江南
唐代:温庭筠
梳流罢 ,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州 。
译文
梳洗完毕 , 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 , 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 。上千艘船过去了 , 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 。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 , 江水慢慢地流着 , 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苹洲上 。
鉴赏
此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 , 表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 。
这是一首小令 , 只有二十七个字 。“词之难于令曲 , 如诗之难于绝句” , “一句一字闲不得”(《白香词谱笺》) 。起句“梳洗罢” , 看似平平 , “语不惊人” 。但这三个字内容丰富 , 给读者留了许多想像的余地 。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 , 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妇) , 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 , 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 。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 , 常以“炉薰阖不用 , 镜匣上尘生 。绮罗失常色 , 金翠暗无精”之类的描写来表现思妇孤寂痛苦的生活和心情 。本篇用法有所不同 , 离别的痛苦 , 相思的寂寞 , 孤独的日子似乎就要过去 , 或者说她希望中的美好日子似乎就要来到 , 于是 , 临镜梳妆 , 顾影自怜 , 着意修饰一番 。结果是热烈的希望之火遇到冰冷的现实 , 带来了深一层的失望和更大的精神痛苦 , 重新又要回到“明镜不治”“首如飞蓬”的苦境中去 。这三个字 , 把这个女子独居的环境 , 深藏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不是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吗?
接着 , 出现了一幅广阔、多彩的艺术画面:“独倚望江楼 。”江为背景 , 楼为主体 , 焦点是独倚的人 。这时的女子 , 感情是复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 , 情绪是变化的 。初登楼时的兴奋喜悦 , 久等不至的焦急 , 还有对往日的深沉追怀……这里 , 一个“独”字用得很传神 。“独”字 , 既无色泽 , 又无音响 , 却意味深长 。这不是恋人昵昵情语的“互倚” , 也不是一群人叽叽喳喳的“共倚” , 透过这无语独倚的画面 , 反映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一幅美人凭栏远眺图 , 却是“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离情正苦” 。把人、景、情联系起来 , 画面上就有了盛妆女子和美丽江景调和在一起的斑斓色彩 , 有了人物感情变化和江水流动的交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