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不佳心情好的诗词 描写在不同天气下人的心情的诗词(13)


杜甫颠沛流离到夔州 , 已是穷困潦倒 , 老病缠身 。他因安史之乱而流落巴蜀 , 又因蜀地军阀之争、吐蕃入侵而不能回朝回乡 , 每流落一处 , 其孤独感总是形影相随 , 他的这些情愫在其诗作中随处可见 , 也常常通过登高怀远而表现出来 。“黄鹄去不息 , 哀鸣何所投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花近高楼伤心客 , 万方多难此登临 。”(《登楼》)“夔府孤城落日斜 , 每依北斗望京华”(《秋兴八首》)“亲朋无一字 , 老病有孤舟 。”(《登岳阳楼》) 。
杜甫在写《登高》的前些日 , 写了《九日》五首 , 第一首可说是《登高》的准备 。《九日(一)》:
重阳独酌杯中酒 , 抱病起登江上台 。
竹叶于人既无分 , 菊花从此不须开 。
殊方日落玄猿哭 , 旧国霜前白雁来 。
弟妹萧条各何在 , 干戈衰谢两相催!
释《九日(一)》:重阳节时 , 一个人孤独饮酒 , 抱病登上白帝山高台 , 山上的竹叶虽多 , 但没有亲近人的感情 , 人的心情不佳 , 菊花没有开放的必要 。那远处的黑猿偏偏在日落时啼哭 , 使人肝肠欲断;故乡的白雁在秋霜时节飞来召唤 , 游子能归家吗?弟妹流离不知音讯 , 战乱和病痛都来催我性命!
从以上的引述可以看出 , 杜甫“百年孤独”的情结蕴籍已久 , 而《登高》却是这个情结的最深沉最强烈的表现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情结是怎样表现的: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 , 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常作客” , 指出了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涯 。“百年” , 本喻有限的人生 , 此处专指暮年 。“悲秋”(也通悲愁)两字写得沉痛 。秋天不一定可悲 , 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弘的秋景 , 不由想起自己沦落他乡 , 年老多病的处境 , 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诗人把久客最易悲秋 , 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 , 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 , 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 , 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 。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 , 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 , 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 , 推排不尽 , 驱赶不绝 , 情与景交融相洽 。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义 , 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 , 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 , 加进离乡万里 , 人在暮年的感叹 , 诗意就更见其深沉了 。
“艰难苦恨繁霜鬓 , 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承接五六句的意义 , 并在深沉的孤独悲秋中作结 。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 , 国难家愁 , 使自己白发日多 , 再加上因病断酒 , 悲愁就更难排遣 。终于归结到艰难苦恨 , 时势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这样 , 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表现的淋漓尽致 。
偏爱夔州山水情
《登高》诗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景象:“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种景象既磅礴恢弘 , 又沉郁悲凉 , 在杜甫的诗中 , 找不到相似之作 , 在唐代的所有诗中也很难寻到如此气势的对句 。杜甫有如此出神入化的妙笔 , 与他偏爱夔州山水的情结有紧密关系 。
诗人为何偏爱夔州山水 , 原因有三:
(一) 入住夔州 , 产生了从没有过的欣喜之情 。
“伏枕云安县 , 迁居白帝城 。春知催柳别 , 江与放船清 。农事闻人说 , 山光见鸟情 。禹功饶断石 , 且就土微平 。”(《移居夔州作》)在春暖花开 , 柳绿江清的好时光 , 杜甫迁居到夔州 , 听到的是人们热爱劳动 , 春种秋收的农事 , 见到的是处处山光明丽 , 鸟雀歌唱的风景 , 这里的景观奇妙 , 还有大禹凿山导江留下的断石 , 瀼水东西田地平顺 , 能够在此进行自食其力的农耕 。“瀼东瀼西一万家 , 江南江北春冬花 。背飞鹤子遗琼蕊 , 相趁凫雏入蒋牙 。”(《夔州歌十绝句》之五)杜甫入住的瀼西是一个临水靠山 , 气候温暖 , 人口稠密 , 物产丰富的粮油之乡 , “六月青稻多 , 千畦碧泉乱 。”《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