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中最长一首是哪首 中国古诗词有多少首( 四 )


从“索藑茅以筵篿兮”至“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为第三部分,表现了诗人在去留问题上的思想斗争,表现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读之令人悲怆!末尾一小节为礼辞 。
“既莫足以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虽文字不多,但表明诗人的爱国之情是与他的美政理想联系在一起的 。
这是全诗到高潮之后的画龙点睛之笔,用以收束全诗,使诗的主题进一步深化,使诗中表现的如长江大河的奔涌情感,显示出更为明确的流向 。
诗的第一部分用接近于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自己的历程 。
而后两部分则以色彩缤纷、波谲云诡的描写把读者带入一个幻想的境界 。
常常展现出无比广阔、无比神奇的场面 。
如果只有第一部分,虽然不能不说是一首饱含血泪的杰作,但还不能成为浪漫主义的不朽之作 。
而如只有后两部分而没有第一部分,那么诗的政治思想的底蕴就会薄一些,其主题之表现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既含蓄,又明确;既朦胧,又深刻 。
《离骚》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
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 。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
”“长顑颔亦何伤 。
”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 。
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 。
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循绳墨而不颇”),主张举贤授能 。
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陈辞一段可见) 。
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
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
《离骚》的语言是相当美的 。
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 。
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带香草喻保持修洁等 。
但诗人的表现手段却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 。
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

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来,是照应前二句的,但它是用来形容“情”的 。
所以虽然没有用“如”、“似”、“若”之类字眼,也未加说明,却喻意自明 。
其次,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 。
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 。
自屈原以来,“香草美人”就已经成为了高洁人格的象征 。
再次,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
最后,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等,将“兮”字去掉,对偶之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