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法则|读懂“刺猬法则”,也就读懂了人生

刺猬法则(读懂“刺猬法则”,也就读懂了人生)
看过一个故事:


寒冷的冬季,两只刺猬抱团取暖,但无论怎样变换姿势,都不舒服 。


离得近了,身上的刺会扎伤对方,离得远了,又难耐寒冷 。


反复折腾多次后,它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可以相互取暖,又避免扎伤对方 。


心理学家给这种现象取了个名字:“刺猬法则” 。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如此,近则有隙,远之生怨 。


保持合适的距离,是成年人最大的自觉 。
刺猬法则|读懂“刺猬法则”,也就读懂了人生



看到一句话:人与人交往,切忌交浅言深,因为心与心之间,需要时间去拉近,人与人之间,唯有留白才最美 。


想起前不久听到的一个故事——


小王刚入职新公司,身边的人都对他说,工作后一定要跟同事们搞好关系 。


于是,入职第一天,他就带了家里的特产,趁着吃饭的间隙分给了大家 。


一起百思特网吃饭时,又大谈特谈自己的家境和成长轨迹 。


还丝毫不避讳地说出了自己的小秘密 。


出于礼貌,身边人不得不应声附和 。


可没过几天,再叫人一起吃饭,却没人愿意搭理他了 。


甚至在公司其他部门,他有意无意间,听到了不少关于自己的讨论 。


小王很难过,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真心实意,换来了对方的敷衍对待,掏心掏肺,换来了对方的没心没肺 。


其实任何人交往就是这样,初相识时,两个人还处于试探阶段,太着急表露真心,反倒错付真心 。


感情没到那份上,说太多隐私类的话题,只会让对方尴尬,令自己难堪 。
刺猬法则|读懂“刺猬法则”,也就读懂了人生



网易云热评中有句话:


别人稍一注意你,你就敞开心扉,你觉得这是坦率,其实这是孤独 。


知乎上也有人回答,碰到交浅言深的人是什么感觉?


有人说,每当遇到这类人时,我的脑海中会迅速浮现几个问号:


这个人我认识吗?


他接近我是什么目的?


他是不是当我没脑子?


年轻时总觉得,“逢人只说三句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是一种虚伪,长大后才知道,这才是人与人交往之道 。


苏轼曾说,交浅言深,君子所戒 。


初相识便掏心掏肺,是交往最大的忌讳 。
刺猬法则|读懂“刺猬法则”,也就读懂了人生



随着关系的发展中,保持距离也很重要 。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曾将人际交往距离分为四种:


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 。


其中,0.45米以内,就是亲密距离的范围 。


而这个距离,通常是我百思特网们留给家人的距离 。


跨过了,就是失了分寸 。


《三十而已》中,最令人气愤的,就是许幻山和林有有这一对 。


原本,许幻山是有拒绝林有有的机会的 。


可林有有故意错发自己照片给他时,许幻山的第一反应不是删除,而是回了一句“你真坏” 。


林有有凑上前来要尝一口冰淇淋时,许幻山的第一反应不是后退,而是将冰淇淋递了过去 。


甚至当林有有拎着箱子,跑到公司楼下堵住许幻山时,他的第一反应,依然是给她开了房 。


很多人都说林有有渣,但我觉得更关键的,是许幻山没有距离感 。


当他和本该保持社交距离的林有有,以亲密关系相处时,交往的界限随之打破,两个人很难不做出格的事情 。
刺猬法则|读懂“刺猬法则”,也就读懂了人生



记得《快乐大本营》中有一期,主持人何炅想让朱亚文给吴昕一个公主抱 。


在很多人看来,明星在综艺节目上的亲密互动很自然 。


没想到,朱亚文立刻拒绝了:我还是抱何老师吧 。


何炅开玩笑道:是不是嫌弃吴昕重了?


朱亚文回答:不是,我结婚了 。


每次想到这个片段,都为朱亚文的举动点赞 。


因为每个人的身份都不是单一的,每个人的身上,也都有条不可逾越的界限 。


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守住自己的安全距离,别轻易跨过别人的安全界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