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金夺银过暑假——体教融合催生体育“学霸”

争金夺银过暑假——体教融合催生体育“学霸”
文章图片

东京奥运会的脚步渐远,但奥运赛场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学霸”们,依然是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 。这些文武双全的大学生们中,不少人在结束了奥运会之旅后暑期“返校”,既受到了学校师生的欢迎,也成为广大家长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 。
中国正有越来越多大学生运动员崭露头角,他们体育竞技成绩突出,文化成绩不错,加之性格开朗、颜值在线,打破了以往人们对运动员“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印象 。这背后诚然有个人的努力,但更是我国体教衔接日益完善、体教结合不断深入的硕果;而制度机制的成功,离不开国家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以及由此带来的观念改变 。
东京奥运会最先开启“学霸”话题的运动员,无疑是奥运首金得主杨倩 。这位“00后”姑娘首次参加奥运会便夺得两金,加上清华大学学生的身份,一下让杨倩成为“爆款热搜” 。
杨倩在采访中表示,自己在清华大学收获颇丰,在校学习开阔视野,和射击训练相互促进,从而对射击运动有了更深的理解 。“让我从多个角度感受不同的东西,将来无论继续走专业射击道路,还是尝试其他领域,大学生活都会是最好的助力 。”
北有清华,南有交大 。上海交通大学的学子在东京奥运会上交出了6金3银2铜的骄人战绩 。马龙、许昕、孙颖莎、王曼昱,这四位健儿均来自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上演了奥运赛场“校友兼队友”的佳话 。而奥运赛场上出镜率最高的还是“冠军摇篮”——北京体育大学,这座中国首屈一指的体育专业学府,为本届奥运会中国军团贡献了48人,包括巩立姣、刘虹、孙一文等 。
【争金夺银过暑假——体教融合催生体育“学霸”】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邵婷 。这位中国女篮的绝对主力,2008年以普通考生身份考入北师大,边学习边打球,“文体双修”结出硕果——不仅从北京女篮一路成长为国家队主力,个人的学历也从本科、硕士变成了如今的“邵博士” 。
外国选手中的“学霸”同样不少 。本届奥运会公路自行车项目的奥地利选手安娜·基森霍弗,就是一位数学博士 。她在没有任何职业自行车队经历、没有后勤团队保障的情况下,竟然孤军奋战并依靠强大的规划能力,拿下了一枚奥运金牌,成为奥运会上的一大“黑马” 。
在安娜看来,学习数学和体育比赛并不是毫不相关的事,它们既需要发自内心的兴趣与热爱,也需要规划、耐心与毅力 。数学的精细与体育的坚毅不仅在两个领域相辅相成,更成就了她的意志品质与人格魅力 。
十几年前,“正牌”大学生运动员尚不多见,很多人是“技而优则学”——因为在奥运会、世锦赛等重大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以保送、免试入学等途径进入高校就读,相比通过高考这座千军万马独木桥而入学的大学生来说,难免有“镀金”之嫌 。还有一些运动员,则是在运动生涯后期,为离开运动队进入大社会而进行“深造”,为个人的事业转型发展增加砝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