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金夺银过暑假——体教融合催生体育“学霸”( 二 )


如今,随着我国体教融合的不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组建了自己高水平的运动队,也与国家级的专业运动队有了密切合作,为高水平运动员创造了更多“体育读书两不误”的条件与环境 。
高校组建高水平运动队,招募体育特长生,边学习边培养,既没有耽误文化课的学习,又在专业训练方面有所建树 。如此坚持数十年,东京奥运会上就看到了“开花结果” 。此外,不同的高校还专攻不同的项目,实现了各有侧重,如清华的射击、交大的乒乓、北师大的女篮,已经初步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格局 。
首都体育学院校长钟秉枢在接受新华社采访人员采访时认为,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我国正逐步打造出一套有特点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选拔的路径,而且实现了个人的全面发展 。“新时代新发展,我国培养的运动员一定是全面发展的运动员,而不是只有运动成绩好的‘偏科’运动员 。”钟秉枢说,“目前,我们从高校培养出来的高水平运动员还不多,但发展势头很不错,赛事、人员、培养都是不断融合完善 。未来,围绕高水平运动员的体教融合,进而拓展到教练员、裁判员、医疗康复师的融合培养,形成更为完善的体系,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体育学霸’涌现,到那时大家对争金夺银的运动员来自各大高校也就不足为奇了 。”
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通过体制机制不断夯实各学校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一方面可以保障更多高水平运动员从小学到大学的上升通道,另一方面意味着更多普通学生可以通过体育特长拓宽进入一流大学学习的途径 。
随着体教融合的不断深入拓展,不仅使越来越多的顶尖运动员从高校走出来,更让全社会认识到,体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让更多的青少年实现“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东京奥运会上涌现出的这些“学霸”们,正是这项重要举措的最好例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