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中“丁香”这一意象有什么含义 代赠中丁香的意象

丁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意象,是美丽、高洁、忧郁的象征 。
自唐代开始,以丁香为题材的作品增多,它作为一种意象也进入诗人的创作视阈,其审美意蕴和情感、思想内涵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
1、高洁情趣的象征,独立人格的载体 。
(1)杜甫唐《江头五咏·丁香》
丁香体柔弱,乱枝结犹垫 。
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 。
深栽小宅后,庶使幽人占 。
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 。
译文:
丁香很柔弱,结子又多,叶子和花都漂亮,但是是素色中的美丽,不是艳丽的 。
把丁香种在房子后面,为了是给有思想的人欣赏 。
丁香自己呢?它早晚像兰麝一样发出芳香,但却不必想到自己会磨成粉的 。
整首诗的意思是,一个柔弱美丽的生物,它该知道自己的特质,完成自我,虽然自我的最后完成恐怕是粉身碎骨,也不必多想了!
此诗前四句用白描的手法展示了一个清淡素雅的丁香形象:柔弱、枝繁、素艳 。
丁香花团锦簇,外朴而内秀,花色明丽,又香气馥郁,淡雅清幽,被人们称为“花中君子” 。
后四句则写出了丁香高洁的内质 。
幽人指幽居之士,古代常指隐士 。
柔弱的丁香被赋予了高贵的品质、坚强的个性,它宁可粉身碎骨也不与世同流合污,遂成为作者独立人格的化身 。
杜甫晚年空怀壮志,无由抒发,便借柔软的丁香咏志,暗抒家国怀抱 。
(2)王十朋南宋《点绛唇·素香丁香》
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 。
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 。
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 。
含春雨 。
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
译文:
树叶还是稀稀落落的,丁香树叶下丁香花就开放了,吐露出的素淡的香气环绕着树,雅士称赞这是幽居之士的乐趣 。
丁香花没有想争夺春光,梅花不要嫉妒 。
她在春雨中愁绪满怀,好像在怀念江南故土 。
这首词结合丁香素香特性,上半阙先用“落木萧萧”烘托悲凉气氛,接着以“琉璃叶下琼葩吐”,令人眼睛一亮 。
然后语锋一转,“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表明高雅淡泊的志趣 。
下半阙则进一步阐述自己与世无争的心态:“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 。
”全词的精彩之处全在其结尾,作者大胆悬想,丁香之所以“结愁千绪”,也许是它在思忆江南的主人吧 。
至此,本无情之花卉植物,便化为了有情意之作者心志的寄托,一怀愁绪,满腔悲情,也就有了具体的着落 。
2、藉以抒发忧愁、幽怨之情 。
(1)李商隐唐《代赠》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
译文:
黄昏独上高楼欲望还休,楼梯横断情郎不来,一弯新月如钩 。
蕉心未展丁香也郁结未解,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 。
这首诗是代妇人赠远人 。
前两句塑造了一个倚楼远望、肝肠寸断的思妇形象 。
后两句借用芭蕉与丁香这两个意象加深了春愁 。
芭蕉的特征是叶大且长因而常常卷曲,于是就有了忧愁不展的象征意义 。
丁香结,指丁香缄结未开的花蕾 。
诗人以丁香之结,喻心情郁结不开 。
两种忧愁意象的组合,使思妇的春愁倍增 。
“芭蕉不展丁香结”为思妇词开创了新的境界,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2)李珣唐《河传·去去》
去去!何处?迢迢巴楚,山水相连 。
朝云暮雨,依旧十二峰前,猿声到客船 。
愁肠岂异丁香结?因离别,故国音书绝 。
想佳人花下,对明月春风,恨应同 。
译文:
去哪呢?遥远的巴楚之地,山和水相连 。
早上有云,晚上下雨,在十二峰面前,猿叫声传到了客船上 。
惆怅的心情像丁香的花苞 。
因为离别,家乡的音信全文 。
想着佳人在花在,对着明月吹着春风,离恨应该和自己一样 。
此词描述男子的离愁别恨 。
上片写离人去处虽然渺茫、遥远,但巴山楚水,朝云暮雨,十二峰前,总是相连,以喻离愁也似山水接连不断,愈远愈深愈长,更用随船的猿声,衬托离人的愁思 。
下片开头三句直写因离别音书隔绝而愁肠百结 。
结尾三句,变换笔法,远扬开去,为妻子着想,她在花下明月春风之中,离恨该与自己一样 。
“一气舒卷,若断若连,有水流花放之乐,结得温厚” 。
在古诗中“丁香”这一意象有什么含义 代赠中丁香的意象

3、藉以烘托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