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的历史内涵

非遗文化的历史内涵
文章图片

如果非遗会说话 , 我们将在一道道美食、一个个手艺、一次次表演中看到隐藏在背后的丰富的历史内涵 。
元末明初 , 随着漕运繁忙 , 德州成为京都通达九省的御路 。经济开始呈现繁荣 , 市面上出现了烧鸡 。挎篮叫卖烧鸡的老人 , 经常出现在运河码头、水旱驿站和城内官衙附近 。随着经济的发展 , 这时的德州城进入鼎盛时期 , 已成为中国三十三个大城市之一 。水陆通衢 , 商贾云集 , 四乡货物集散于此 , 出现了“南来北往客如云 , 饭馆客栈多如林“的局面 。烧鸡已不仅仅见于餐桌 , 而“步”入社会 。臂挎提盒叫卖烧鸡者多了 , 开始时贾姓人家 , 后来比较有名的是外号叫“徐烧鸡”的徐恩荣家 , 还有西面张家等等 , 开门面设店铺者也屡见不鲜 。后来发展了鸡馔 , 在窄小的家庭作坊里 , 在古老的、粗放的工艺流程中 , 产生了原始的鸡文化 , 浓浓鸡香 , 飘逸州城 。从德州扒鸡中 , 我们可以看到德州城作为运河沿岸漕运城市的历史背景 。
福州漆器始于南宋 。脱胎漆器发展源于清乾隆年间 , 漆匠沈绍安在一座寺庙里发现大门的匾额虽然木头已经朽烂 , 但是漆灰夏布裱褙的底胚却完好无损 。细心的沈绍安从中得到启发 , 回家后不断琢磨试验 , 继承发扬了传统漆艺 , 创造出了最早的脱胎漆器 。沈绍安因此成为福州脱胎漆器的鼻祖 。从福州漆器中 , 我们可以看到福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城市的历史背景 。
黄梅戏 , 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 , 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 也是与庐剧、徽剧、泗州戏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 。它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一带的采茶调 , 清末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 , 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 , 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 , 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 。黄梅戏一度被称为"怀腔"、"皖剧” , 表演载歌载舞 , 质朴细致 , 崇尚情感体验 , 具有清新自然、优美流畅的艺术风格 。从黄梅戏中 , 我们可以看到黄梅作为三省交接地带的传统产茶地的历史背景 。
非遗身上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 , 待我们细细倾听……
【非遗文化的历史内涵】参考资料:
[1]山东省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设四标准? .新华网·山东频道.2009-04-01[引用日期2013-12-13]